《西安晚报》近期报道:当地部分商场停车缴费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强制看广告情况,有市民希望运营者推出“纯净版”停车缴费二维码,亦希望强化监管力度,倒逼商家不再滥用扫码。
点餐扫码、购物扫码、停车扫码……真就那么难管,治不了吗?
上海去年就有“纯净版”停车缴费码了。由于投诉者众,上海市消保委于2023年年中开展覆盖全市主要商圈的社会监督,果然发现大半商场停车场有强制或诱导行为,于是狠力推出“纯净码”,只要你有停车场,就必须使用该码,不收集任何个人信息,输入车牌号即缴费,10秒完成离场。
所谓监管作为,无非如此。但是能做到的城市有几个?大多如西安一般,还停留在市民提意见、媒体呼吁阶段。事实上,那些“霸王式”扫码乱象,相关法律法规早已明令禁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等,皆说得清楚明白。落在各地监管治理肩上,就看相关部门有多大的决心和自觉。决心够、肯作为,势必拿得出办法。
别把这“指尖上的小事”不当回事,不管是健全体制、强化协作,还是提高违法成本,监管治理最终看结果。指望商家和运营者自觉?牵涉利益之事搁谁身上不肉疼?但是监管不同,法治框架下,站稳立场、把稳主体、盯稳细微,不能陷于名利之渊,亦当有灵活处理矛盾之智,最重要的,是肯干事、不怕事。就如上海这“纯净码”,它也不是一刀切,推广之时给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留了空间,强调说“若以停车费优惠、会员积分等名义张贴商场会员码或公众号二维码,必须有充分提示并仅收集与相关服务有关的个人信息。”
经营与消费两端利益皆由此得保,这是监管。人们期待推广“纯净码”,真正期待的是有作为之监管。 刘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