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湖海军希望小学。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银川市人口增加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考验着城市的教育承载力。2022年,银川市民生“十心实事”继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教育问题,新建、改扩建银川市北塔中学、银川市第四十二中学等一批中小学校、幼儿园项目,改善环境、新增学位,优质教育扩面发展“连心”实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新楼建成初三学生有了新教室新跑道
9月8日,走进银川市北塔中学,崭新的教学楼、红色的跑道以及郁郁葱葱的绿植映入眼帘,九年级20个班的学生们正在新教学楼里上课,教室宽敞明亮,窗内书声琅琅,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该校教务处主任王双成介绍,九年级正在用的一栋教学楼、一栋综合楼以及一栋报告厅是暑期刚刚交付使用的“新楼”,这是今年银川市民生“十心实事”项目之一。
起初学校迁建至新校区时,计划一个年级10个班,全校30个班,后来生源逐年增加,七年级扩班至14个、16个,直到今年的22个班,现在全校有62个班,翻了不止一倍,原来全校30个班的建制已远远满足不了学校需求。在新楼建成前,九年级有8个班占用的是8间功能室,为了维持正常教学,只能压缩学生社团课。今秋开学后,九年级20个班全部搬至新楼,之前被占用的功能室恢复使用,探究课、社团课开足开齐,素质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效不断凸显。“新教室不仅空间更大,还有更大更好的白板,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家的学习氛围更好,学习积极性更高。”九年级(20)班学生蒋奥玉说。
记者看到学校图书馆也搬到了新建报告厅的一楼,阅览区、藏书区、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档案室应有尽有,目前大部分图书都已整理好,桌椅配备齐全。“政府投资力度大,否则根本没有这么大的空间,以前的图书馆仅有两间教室。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以后除了借阅书籍外,老师的阅读课也可以带学生到图书馆阶梯阅览室来上。”王双成说。
除此以外,以前学校空间有限,早操只能分年级分时段进行,新楼建成后,绕楼一圈跑道就是九年级学生的专属跑道,现在三个年级都有跑操的场地,满足了早晨大课间全校学生跑操的需求。
平房变楼房农村教育焕发新气象
城市学校欣欣向荣的同时,银川的农村学校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想到我们这里的农村学校能建这么好,孩子们能在楼房里学习!”这是今年兴庆区月牙湖教育集团海军希望分校的300余名学生家长们打心底里高兴的事。
9月9日记者来到月牙湖乡,学校崭新的三层小红楼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漂亮。进入学校,操场平整,工人正在铺设塑胶跑道,小红楼里环境优美、教室宽敞明亮、智能黑板画面清晰,孩子们认真听讲。除了教室外,学校还配齐了实验室、美术室、无人机室等各种功能室。“原来冬天感觉挺冷,冻手冻脚,回家后要用热水敷,现在在楼房里学习,不仅暖和,还有新的课桌椅,感觉很幸福。”五年级(1)班学生罗婉馨说。
该校执行校长卢学文在这里工作15个年头了,他一路见证了学校的发展,他介绍说,眼前这块平整的操场上以前是7栋老旧的平房教室,学习和生活条件都比较落后。学校不仅功能室教学设备相对短缺,而且冬天取暖不好,感觉很冷;那时老师都要住校,宿舍是临时改造的简陋教室,老师睡大通铺,宿舍在这头,旱厕在那头,特别不方便。现如今随着新楼的启用,老师们上课也更有信心了。“教育部门正在改造供暖设施,篮球架、乒乓球案等各种体育设施也正在安装,将来教育教学环境还将有更大提升。”卢学文说。
“随着地区人口的增加,为了满足周边居民就近入学的需求,去年兴庆区政府在学校后面征了近4亩地,把学校里的平房整改建成教学楼,增加300个学位。这也是兴庆区农村学校里最后一个把平房变成教学楼的学校,实现了移民地区适龄儿童由‘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农村孩子享受上了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兴庆区教育局基建办公室主任吕军说。
项目建设紧锣密鼓优质教育扩面持续发力
记者从银川市教育局获悉,今年,在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银川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以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工程为主线,以扎实开展项目突破年和“五比”活动为载体,全力推进基础教育项目建设。包括银川市第四十二中学、阅海第五小学、金凤区第二十四小学等8个“十心实事”在内的全市30个基础教育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其中幼儿园7个、小学14个、初中9个,总投资18.6亿元,总建筑面积33.9万平方米,项目全部完成后可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2.8万余个。
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8.6亿元,银川市北塔中学扩建、兴庆区月牙湖教育集团海军希望分校扩建、贺兰县第五小学扩建、永宁县第二中学教学实验楼、灵武市东塔学校综合楼等13个基础教育建设项目已于秋季开学投入使用,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近1万个。预计年底还有7个项目完工,2023年6月底前,所有项目均可完工投入使用。 记者李姝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