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是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银川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近日举办专题培训,通过解析城市更新难点、痛点,以及对比、借鉴外省优秀案例,为银川城市更新工作寻参考、找路子、求点子。
据报道,此次专题培训以“以城市更新助力银川创建品质之城”为主题,从“品质之城与城市更新”“银川城市更新总体谋划”“区级城市更新推进思路”“城市更新江苏经验借鉴”4个方面,系统详细地阐述了银川市“品质之城”的创建要求、内涵、路径及政策保障机制等内容。从相关报道中不难发现,江苏省近年来在基础设施补短板、社区宜居改善、产业活力提升、历史保护传承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具有可借鉴性。笔者曾在江苏南京工作生活过十年,对其在城市更新方面的工作深有感触,特别是近年来在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中的“慢工出细活”确实值得借鉴。
作为南京市“城市名片”的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该区域保留着285处极具时代特色的院落建筑,在刻录历史变迁与承载时代沧桑的同时,在“修旧如故、与古为新”的更新改造原则下,通过慢工出细活的精心打磨,让历史建筑以更加多元的生活形态、商业氛围、文艺体验等创新面貌走进市民视野,成为历史建筑再利用的典范和城市更新探索中的新地标。作为南京最具代表性、规模最大的城市更新项目之一,工程推进可以说“比较慢”,但是“慢”的背后是保持历史耐心、尊重科学规律、审慎充分论证。对于银川来说,要借鉴的经验就在其中,不能一味求新、求快、求奇,讲排场、重面子、抢速度,更不能急功近利,而是要从区域实际出发,从改善民生、挖掘底蕴和呈现人文气息等方面着手,从而达到城市品质提升的实效。
当前,提升城市的内涵式增长是推进更新改造的重点之一,这势必要求更新工程趋向于微改造、轻介入、慢节奏,让城市风貌与底蕴得以接续与延展,做到有形有魂,不是古旧无味的陈腐,而是与古为新的鲜活,不是一阵风潮的网红,而是气质满满的长红,不是整齐划一的清冷,而是烟火浓郁的活力。此外,即便是一座城市的不同片区,也要有不同更新方案考量,在补齐公共基础设施短板的基础上,增加城市活性与韧性,并且提升城市公园和绿地的功能性与交互性。接下来,职能部门需要在推进城市更新过程中做好统筹,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出新、特色街区打造、工业旧址创新运营等相互融合,通过渐进式、可持续性的更新模式,助推银川城市品质提升。 孙瑞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