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生民声 > 社区民意
杨小明:让志愿服务的“微光”照得更亮
时间:2021-09-02  来源:银川日报
  2011年,宁夏大学政法学院大一的学生杨小明,和同学一起对老师布置的社会课题——“银川市拾荒老人现状”进行研究,期间,他们看到了拾荒老人们的生活百态,从而萌生了为那些困难老人做一些事情的想法,于是,一个只有13个人的宁夏微光义工志愿者服务队诞生了。当时,杨小明万万没想到,这个仅有13人的小团队,有一天会发展为注册人数5.4万的庞大组织。
  自愿做善事,源于好家风
  杨小明出生在固原市泾源县六盘山镇一个相对贫瘠的村子里,村民们的生活条件都很苦,杨小明家也一样拮据。然而,每当遇到条件比自己还差的人,杨小明的奶奶都会主动伸出援手。在奶奶的熏陶下,杨小明的父亲、母亲、姨姨等,都把助人为乐当做是生活的常态,姨姨更是常年资助了两名困难儿童上学。
  志愿者服务队成立后,家人们一如既往地支持着杨小明,虽然家里条件不好,父母也没有太多经济实力来支援儿子,但他们也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关心着杨小明的事业。
  成立志愿服务队,共同克服困难
  服务队刚成立的时候,经费是最让大家头疼的难题。为了筹集活动所需的经费,杨小明他们在学校里发起了“爱心宿舍”计划,这个看起来很高大上的计划,其实就是把学生宿舍里不要的空饮料瓶都收集来,把卖废品的钱用于活动经费。“那时候,出门喝一瓶水,都舍不得喝两三块钱的,想着能省一块钱是一块钱,活动经费就能有了。”杨小明说。
  尽管要面对种种困难,杨小明依然感谢那段岁月。“现在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了,很多当时的成员都已经步入了工作岗位,有的甚至已经离开宁夏了,但每次有什么活动,需要经费的时候,那些老队员们依然义无反顾地站出来,这让我也很欣慰。”他说。
  志愿服务路上,总有许多感动
  杨小明还记得,刚开始做志愿活动的时候,他们在西夏区怀远市场遇到一位94岁的老太太,老太太独自居住,靠着在市场里卖沙包为生,杨小明他们一有时间,就到市场里帮着老人一起卖沙包,直到有一天,老人楼下一位80多岁的邻居去世,也让老人感慨万分,决定不再出来做生意了,临走时,老人依依不舍地对杨小明说“这一走,以后可能就再也没机会见面了,你可以给我一张照片吗,我想留个纪念。”
  在宁夏朝阳老年公寓里,一对90岁的夫妇和杨小明结缘日久,这一对老人中的爷爷因为年事已高,记忆紊乱,平时根本记不住身边的人,常常忘了自己的老伴,甚至管老伴叫妈妈,杨小明他们每次到这家养老院志愿服务,都会去看看两位老人,就在前段时间,他们给老人们过集体生日的时候,老人突然想起了老伴的名字,看着两位老人头戴寿星帽,手牵着手的样子,杨小明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值了。
  如今,原本只有13人的志愿服务队,已然成了拥有注册会员5.4万人的庞大组织,大伙志愿服务的内容也从一开始的帮助困难老人,延伸到帮助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今年,杨小明也有了新的想法:“我们现在还欠缺一些专业化的人才,希望以后能招募到更多懂得心理咨询、社会工作方面的人才加入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更好地为有困难,有需求的群体服务。”  记者 吴璇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银川公交327路401路临时调线
  •  宁夏银川住房公积金业务实现“全
  •  “良种”为宁夏枸杞产业高质量发
  •  宁夏枸杞区域公用品牌发布
  •  第四届枸杞产业博览会达成购销合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秋临塞上 乡村如画
    秋临塞上 乡村如画
    银川美如画
    银川美如画
    宁夏人物
  •  于秀芳:择一事终一生 扎根乡村2
  •  吴文彪:新闻战线上不退役的“老
  •  邵予奋:垂暮之年宣讲红色党史
  •  韩占奎:用慈善之爱回报乡邻
  •  顾建兵:把最美好的年华留给贺兰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