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无情,人间有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吴忠市万余名志愿者挺身而出、勇敢“逆行”,从城市到农村,从大街到小巷,在战“疫”的各个环节,处处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兰花志愿者”“橄榄绿”“志愿红”通过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务投身这场战斗。
兰花馨香暖全城
疫情发生后,吴忠市向广大志愿者和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发出倡议书,吹响抗疫“集结号”,面对疫情,“七一勋章”获得者王兰花充分发挥典型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坚守一线,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10月25日晚上9点,在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裕西小区南门口,王兰花身穿红马甲,手握体温枪,和一名青年志愿者在小区出入口值守,配合社区做好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王兰花说:“在疫情防控当中,我们志愿者是排头兵,我们要一马当先守好岗位,守护好居民的安全。”
耐心叮嘱居民加强自我防护,引导居民分时段错峰出门,减少排队购物聚集,切实消除聚集性的防控隐患。在小区,王兰花用实际行动守护着居民的健康安全,也影响着带动着更多的青年加入志愿者的行列当中。志愿者闫佳炜表示:“王兰花阿姨是我的榜样,向她学习、看齐,我要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体现青年担当,实现人生价值。”
一个个光荣的模范,一幕幕动人的瞬间,给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增添了许多温暖和感动,向社会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带领更多身边人积极主动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退役军人冲锋在社区一线
面对疫情防控这场不同寻常的“考试”,利通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迅速募集退役军人志愿者200余名,成立了“橄榄绿”志愿服务队,分赴6个乡镇31个社区60多个社区、疫情隔离观察点开展消杀、楼道管控等工作,用行动让永不褪色的橄榄绿在抗疫一线闪耀。
社区志愿者是疫情防控的“守门员”。梁海明是一名退伍军人,熟悉的人叫他“梁子”。面对这场硬仗,他第一时间请战,小区巡逻、运送物资等岗位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杨占涛今年刚退役,在阳光骄子B区管控单元值守,刚到岗的第一天,看到社区工作人员准备穿上防护服,为管控单元居民运送生活物资、做楼道的消杀工作,杨占涛一把抢过防护服,说:“我是退役军人,也是党员,关键时刻,就得挺在前。这个楼道管控过程中清运垃圾、楼道消杀的工作就交给我吧。”
单元封控的这几天,他给居家隔离居民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大家,如果缺少生活必需品,就给他打电话,每次接到电话,他都是跑遍各大商店、药店,第一时间为居家隔离居民送去关心。
在疫情防控中,广大退役军人牢记“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无私无畏、冲锋在前,积极参加到疫情防控一线,用“橄榄绿”筑起疫情防控中的一道道坚强防线。
居民也是志愿者
“喂,镇政府吗?我是‘鹏翔美食楼’的丁红莉。现在疫情防控全体参与,党员干部在一线饭都吃不好。我们准备给一线的‘战士们’每天免费送爱心餐。”10月25日上午,利通区金积镇政府办公室接到了这样一个电话。
丁红莉是金积镇居民,她家的饭店早早就响应号召关门停业。她也主动报名参加志愿服务,当得知一线工作人员吃饭问题难以保障时,她与父亲商量后,决定免费保障利通区金积镇、板桥乡各卡点人员的中餐和晚餐。核酸检测期间,人员都在休息,丁红莉只能自己加班加点制作每天300份的盒饭,由父亲开车送饭。“做好每一餐饭,是对疫情微不足道的支持,也是一名个体经营者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店会把爱心餐一直送下去。”
“我们很感动,这种天气能吃上热乎的饭,我们值守就更有干劲了,为我们的爱心志愿者点赞!”板桥乡高家湖村的志愿者余婷说。“奶奶您别急,我们慢慢来,您说我来填……”遇到不懂手机操作的村民,丁红莉总是手把手耐心指导,确保每位村民“知码、懂码、有码、用码”。“能为防疫出点力,我就非常开心”,丁红莉如是说道。
在核酸采样点,父亲丁有序引导人群、分流人员、安排间距,避免人员聚集,减少交叉感染风险。遇到操作流程上有困难的群众,他会主动上前帮助解决,协助做好身份证录入、检测信息完善、健康码核查等工作。偶有遇到情绪波动的群众,他耐心疏导、调解安慰,努力当好服务群众的“贴心人”。连日来,他们父女俩送下爱心餐后,立即投身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直到准备晚饭才离开。“我服务于一线时,家人的支持就是我行动的最大动力!”丁红莉说。而她的父亲却说:“这几天跟着丫头来送饭看到志愿者和丫头都很辛苦,我就想着能多干一些是一些。”
在这个特殊时期,他们只是志愿者们的一个缩影,面对家人,他们是丈夫、是儿女,但在疫情防控面前,他们是奋战在一线的志愿者,有了他们,疫情仿佛不再残酷,他们的亲情与坚守温暖、感动着我们。 记者 束 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