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马路进村到户,一幢幢新房拔地而起,一项项产业欣欣向荣……
如今走在中卫大地,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以往,贫困户因缺乏有效抵押和担保,贷款难。没有资金,要发展产业脱贫致富,难上加难。
“自打今年针对生态移民村发展牛羊养殖的专项贷款政策实施以来,养羊容易多了。以后这日子,可就越来越有盼头了!”近日,沙坡头区兴仁镇团结村村民田广军,用他粗糙的大手爱惜地摩挲着正在吃草的羊羔,乐得合不拢嘴。
2013年,田广军利用村里养殖园区,四处借钱干起了养羊的营生。2017年,他成立了专业养殖合作社。多年来,因资金有限,一直小打小闹。今年,金融机构出台了鼓励生态移民村发展牛羊养殖的专项贷款政策,田广军真正尝到了扶贫贷款的甜头,“养殖梦”越做越有滋味。
“要是没有扶贫贷款,我的合作社不可能有现在的规模!”今年3月,通过牛羊养殖专项贷款,田广军和合作社其他3位合伙人共贷款80万元,从河北省张家口市购进9批次6750只羊,不仅扩大了养殖规模,还帮助左邻右舍代购代销,共同走上“羊倌大道”。田广军高兴地说:“这都是沾了专项贷款的光。”
如今,像田广军这样依靠金融扶贫小额贷款自主经营或参与生产经营走上致富路的百姓不在少数。
要想贫困户具有自主“造血功能”,发展产业是关键。而资金短缺成为制约贫困户发展的瓶颈。对此,我市金融机构全面落实相关扶贫信贷政策,坚持“户贷户用户还”方向,结合贫困群众需求和产业扶贫现状,坚持扶贫小额信贷、续贷等各项政策保持不变。在脱贫攻坚期内,持续对有发展意愿、有就业创业潜质、有技能素质和一定还款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扶贫小额信贷支持,做到“应贷尽贷”。
保险业作为金融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充分发挥其兜底保障作用,在服务实体经济,遏制贫困增量,破解“边脱贫、边返贫、边减贫、边增贫”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宁县大战场镇大战场村村民王海军就是保险受益的边缘户之一。
“保险报销政策减轻了我家的经济压力。”王海军说,今年3月,他在日常体检中被查出患肝癌晚期,手术费用需要15万元,这对于以务农为生的王海军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此时,保险显得格外重要。“保险作用就是大,帮我解决了大问题。”王海军告诉记者,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救助政策及“防贫保”共为他报销了11.6万余元,自己只支付了3万余元,极大减轻了家庭医疗费用负担。
在各项金融政策的扶持下,贫困户在资金支持下,有了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产业,经济效益成效显著,保险政策发挥了托底作用,贫困户不仅种下了“摇钱树”,更吃下了“定心丸”。与此同时,我市还把扶贫小额信贷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抓手,创新机制,狠抓落实,持续加大贫困地区金融支持力度和各类扶贫信贷投放幅度,金融扶贫广度深度不断拓展。
在中卫的脱贫攻坚战场上,金融“活水”正不断激发贫困地区发展动力,带动贫困户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造血”扶贫之路。截至9月底,全市累计向21038户建档立卡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9.97亿元,全市贫困户存量贷款余额14.66亿元,涉及农户27484户,贷款覆盖率75%。(来源 中卫日报 全媒体记者 房媛 赵文尧 实习生 袁文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