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全国首届国家级新区经开区高新区班组长管理技能大赛预选赛中, 银川经开区共有1577人参加比赛,参赛人数排名全国第二。
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是银川经开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基础的夯实,银川经开区近两年下了大力气,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制定服务机制、组织技能培训、拓宽选才渠道、强化制度保障……园区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实现了双促进、双提升。
队伍建设 人才济济
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银川经开区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使得一大批“金牌工人”、“最强大脑”齐聚园区,共话经开发展蓝图。
如今,人才对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今年以来,银川经开区积极支持园区企业高层次人才申报工作。目前,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张林同志被授予自治区第四批“塞上英才”荣誉称号,共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高级技师石瑞、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王进军、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苏少静、宁夏沃福百瑞枸杞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潘泰安分别享受2019年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这不仅激励了园区更多企业人才长期扎根科研生产一线,而且还为园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同时,银川经开区在抓牢人才引进工作上,通过夯实相关部门责任,帮助企业明确申报标准,完善申报材料,使企业高层次人才都能切实享受到住房保障、个税减免等优惠政策;在强化制度保障上,通过制定加快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措施,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考核办法,理清工作任务、聚焦区域主导产业,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强力支撑;在拓宽选才渠道上,园区通过“校企合作”、网络招聘等方式,帮助重点企业完成人员招聘工作;在加强技能培训上,园区通过举办技能创新大赛、建立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黑马课堂开班等方式,不断提升企业人才技能水平,为园区各项工作推进提供坚强后盾。
截止目前,银川经开区10余人享受国务院、自治区和银川市政府津贴,16人入选“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工程”,10人入选“宁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61人入选“银川市高精尖缺人才”,71人入选“银川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储备工程”,10余人被授于银川市“凤城工匠”和“金牌工人”荣誉称号,这为银川经开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了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科技创新 亮点频频
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是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举措。银川经开区有了这些高层次人才的助力,科技创新工作收获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科技创新成果也不断推陈出新、实现落地。
今年以来,银川经开区高度重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支持园区企业建设科技研发平台,使得园区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日,银川经开区力成电气基于 PHM 的电力配电站远程运维服务平台应用项目、哈纳斯用能侧能源管理与可视化展示工业互联网应用项目、万仕隆冷库设备状态监控及远程设备运维管理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应用项目分别上榜自治区2020年重点领域工业互联网赋能与公共服务揭榜平台应用项目的入选名单,这不但推动了园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而且还加快了园区高质量发展步伐。
同时,银川经开区也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成果逐项落地,通过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接活动”,帮助园区企业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通过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提高园区优质企业数量;通过加大对园区企业研发生产支持力度,增强园区企业创新能力和发展信心,为园区实现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截至目前,银川经开区现有国家级双创基地2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双创载体36个;自治区级以上科技型企业347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71家;建有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团队16个,自治区级以上研发创新平台77家,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2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13家,自治区人才小高地2家,银川市人才小高地2家。
当前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银川经开区扎实奋进、砥砺前行的勇气和决心,一项项人才管理的新模式和科技创新的新成果,是经开区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落地生根的最佳注脚。
接下来,银川经开区将围绕“三大主导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工作支持力度,通过搭建平台、优化环境、搞好服务,为园区科学分析、精准施策,不断探索新举措,创造新成果打下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