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园区利用低效用地和闲置楼宇兴办服务业创新项目;在育成中心建立社会公共图书馆,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对企业加强数字资源开发利用率,推进园区服务领域数字化产业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改革委2017年确定的全国37个“十三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之一,银川经开区紧紧围绕“十三五”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既定的目标任务,积极调整服务业结构和布局,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通过政策支持、服务平台搭建、拓宽融资渠道等方式,全力推进“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财税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等综改任务建设,以新旧动能转换为统领,以“十三五”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抓手,全力推动园区服务业向好发展。
深化体制改革,强化试点政策保障
以“十三五”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银川经开区进一步强化发展政策保障。通过强化统筹协调,成立银川经开区“十三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上下互动、部门联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通过强化施策保障,建立服务业数据资料统计、发展政策研究、重点项目推进、工作进度督查、财税政策支持等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全面为试点工作做好政策保障,加快推进经开区服务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细化方案、重点突破、完善机制、狠抓落实”。当前,银川经开区“十三五”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推进财税制度改革上,银川经开区强化国库单独核算制度,加强税源征收动态目标管理,集中财力支持试点企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上,园区依托网上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大力推进涉企证照改革,持续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企业松绑减负,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在启动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上,园区全面推进经开区所属国有企业“人、财、物”分级管理和资产优化调整,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国资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经济机制;在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上,园区搭建银川育成投资有限公司国有投融资平台,围绕服务业企业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建设等提供金融服务,发挥国有资本的引领示范作用;在推进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上,园区顺利完成经开区机构改革工作,机构设置进一步精简高效、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在积极推进增量配电业务改革上,园区以精准的要求制定改革方案,不断优化经开区电力供给格局,切实降低服务业运营成本;在强化产业用地保障上,园区采取“退二进三”、“腾笼换鸟”等措施,盘活土地存量,提升闲置低效土地利用效率,保障服务业发展用地。
“十三五”期间,银川经开区服务业增加值实现年均递增20%,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30%。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0亿元,占GDP比重达34%以上;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80亿元,研发与试验发展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到3.0%;吸纳就业人数突破50000人,占全部从业人数的比重提高到50%;引领宁夏服务业可持续快速发展。
创新试点工作,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以“十三五”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抓手,银川经开区坚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发展目标,秉承“高端定位、绿色发展、提质增效、示范引领”的发展理念,在抓好试点改革、抓好产业融合、抓好项目管理、抓好招商引资的同时,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不断扩大服务业产业规模,争取让服务业在园区高质量发展中阔步前行,努力为银川市乃至自治区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发展提供经验。
通过服务业布局与城市发展大局紧密结合,构建东区、南区和西区各具特色的服务业空间发展格局,实现了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建设、与经开区主导产业发展的高度集中统一;通过服务业结构优化与区域资源禀赋紧密结合,调整优化服务业结构,推动了服务业特色发展、集聚发展、多元发展、融合发展;通过服务业改革与资源要素导入紧密结合,出台相关改革措施,破解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制约,推动服务业可持续发展;通过服务业培育与先行先试和项目推动紧密结合,构建了以载体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以产业项目落地培育发展后劲,以管理服务体系先行先试激发试点活力的工作局面;通过服务业发展与高端绿色发展紧密结合,明确产业准入红线、清除低端低效产业,开展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及绿色产品创建,提升了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
当前,服务业在园区经济发展中“助推器”和“压仓石”的作用日益明显。银川经开区在做好服务业综合改革工作的同时,通过整合、优化园区资源配置,突出创新实效评价导向,引导、支持企业开展共性技术攻关或关键技术研发,加速园区服务业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让园区各项工作稳步前行,为“千亿级升级版”经开区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搭建优质平台,提升产业集聚水平
以“十三五”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方向,银川经开区聚集内生动力,通过政策支持、服务平台搭建、拓宽融资渠道、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创新土地保障,加大财税力度等措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十三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等载体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使园区高质量发展迈出了新步伐。
在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银川经开区通过建立服务业“互联网+四众”公共服务链条,搭建面对园区服务业小微企业的共建共享服务平台,构建全方位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资源的使用效率和资源集中度。通过构筑“互联网+智能制造”融合发展的新生态,利用“互联网+”,变革传统制造企业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价值链和管理方式,逐步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通过打造“人才+项目+产业”的绿色发展新模式,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迅速做大产业,汇聚内生发展动能。通过推进知识产权体系建设,助力服务业品牌塑造,以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为契机,加快知识产权体系建设,引导和帮助企业利用知识产权创造品牌价值。通过借力多角度协同推进,汇集改革试点新动能,把服务业试点与其他国家级基地创建同步推进,有效整合资源,从各方面的工作中汲取经验,不断提升服务业改革试点的工作水平。通过梯次化精准培育全面发力,夯实试点长效推进基础,全面启动梯次化精准培育工程,对所有增量和存量企业进行重新分配,量化产值目标和发展要求,推动服务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银川经开区在融合发展上可谓多方联动,打造出园区新经济产业改造提升新形势。园区部分互联网企业承担着国家、自治区重点科研项目建设,方达电子、电通物联网、中科防雷、九鼎物流等一批信息骨干企业成为“智慧城市”和全区“两化融合”战略重要支撑力量,企业核心研发实力和产业带动示范能力不断增强。
“先行先试、敢闯敢干。”近年来,银川经开区把服务业改革试点工作作为园区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程,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强化试点政策保障。主动先行探索,推动产业融合提质。搭建优质平台,加快服务业集聚等举措,有力推动园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接下来,园区将紧紧抓住区域协同发展和国家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以试点先锋姿态先试先行,着力抓特色产业、搭优质平台、建骨干项目、做亮丽品牌,让服务业成为拉动园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为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奏响最强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