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份以来,我县部分蔬菜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菜贱伤农”问题引起了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根据我县蔬菜信息监测点6月中旬数据显示:温室粉果番茄价格1.6-2.2元/公斤,同比下降54.29%,环比下降46.67%;温室黄瓜价格1.6-2.4元/公斤,同比、环比均下降10%;芹菜价格1.2-1.6元/公斤,环比下降20%;菜豆价格4.5-5.3元/公斤,价格较稳定;普通白菜及其它叶菜类价格0.4-0.8元/公斤,环比下降40%。全县蔬菜平均地头价格环比下降27.27%。其中,今年我县西兰花种植面积为2万亩,较去年增加1.7万亩,导致本月西兰花大量上市,地头价为2.0-2.4元/公斤,环比下降20%,价格相对较低。茭瓜种植面积为3400亩,地头价格0.2-0.3元/公斤,部分农户种植的茭瓜已出现滞销情况,如过了1个月的采摘期,大量上市的茭瓜将被迫扔掉。
蔬菜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有3点:一是供应过剩。受高温天气影响,番茄、黄瓜、白菜等蔬菜快速生长,加上近日各种蔬菜集中上市,供应量增加,造成蔬菜地头价整体下降。二是蔬菜品质不高。部分蔬菜生长过程中发生低温冻害,菜品品质达不到市场要求,影响了蔬菜的整体价格上涨空间。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如去年茭瓜价格好,今年菜农增加了种植面积,而农民群众缺少市场供需信息,种植往往都是随大流,比较盲目,导致个别农产品供应量大幅提升。
解决蔬菜价格大幅波动和滞销问题,一是要创新农产品生产经营方式,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的合作种植经营方式,改变过去小农户单打独斗局面,降低市场波动对生产、销售等环节产生的风险,保障农民利益。二是要发挥互联网平台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优势,及时向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布产业预测、预警以及销售价格等信息,降低农产品生产经营风险。三是农业主管部门要引以为戒,合理规划每年的农产品产业发展布局,加快推行农业保险制度,最大限度的减少农产品价格波动给种植户带来的损失。(信息来源:贺兰县政研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