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公是地地道道的陕北人,几年前《平凡的世界》在电视上热播时,他买了一套《平凡的世界》。每每提及陕北,他总有讲不完的故事……在他的影响下,闲暇之余,我也认真品读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它是一部以七八十年代的中国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小说刻画了数十个人物,整本小说是一个人物的长廊,每个人物都特点鲜明、栩栩如生。这些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人物们和其中复杂的矛盾纠葛像一面镜子,忠实的反应着当时人的内心、社会的变革等等。
都说小说是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的,所以,在人生中的那些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更加的强烈,真实的令人心痛。书中的爱情大多是没有好的结果的。就像史铁生说的那样:“爱情不是两个人的事,因为你活在这个整个世界上。”有太多因素将一对相爱的人分开。
文中最让我心痛的就是孙少平和田晓霞之间的爱情。他们两个人相互尊敬、相互理解……他们身上有着一对圆满的恋人和组建一个幸福的家庭应该具备的所有因素。可惜,天不遂人意。他们又终究是一场有花无果的苦涩的爱恋。田晓霞死于洪灾,如花似玉般的姑娘就这样香消玉殒。就像天边的晚霞,再如何绚烂也抵不过日落西山后的黯淡。可即使田晓霞还活着,他们两个就一定会幸福吗?真的很难讲,如果要说的话,很大可能是不会的。她的父亲田福军会允许他心爱的女儿嫁给一个“挖煤的小子”吗?现实不是童话,也不是罗曼蒂克的想象。在路遥这部现实主义的小说中,两个人真的太难圆满了。即使这样,我也想感谢路遥。他没有让爱情屈服于世俗,也是退而求其次的、败给了命运。也算是一点勉强的心理慰籍了吧。
田晓霞是路遥趋于完美的一个形象,随着这个人物形象的逐渐丰满,剧情也随之推进。路遥对田晓霞的喜欢从很多角度都能看得出来。在他写田晓霞死亡的片段时痛哭流涕,悲伤的难以自制,甚至于给家里人打电话说:“田晓霞死了。”家人又惊又怕,忙去看望他,发现是书中的人物才略微放下心。由此田晓霞在作者心中的分量就可见一斑。田晓霞勇敢、善良、有学识,是个独立的女性形象。她包含着很多美好的品质,却丝毫不觉得与严谨现实的文风有什么冲突。
另一个让我感觉很有共鸣的点大概就是田晓霞当上省报记者和田晓霞因公殉职这一点吧。在看到她做记者的时候,我是由衷的开心和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的。这个姑娘是真的适合做记者,她也是真正喜欢新闻的。她富有正义感,充满热情。做新闻是需要这样的人的,不论是当时还是现在。如果多一些这样的人,大概新闻也会变得更好吧。当看到她因公殉职的时候,那种心痛的感觉难以言说——她才二十四岁,她还很年轻啊,她本应该拥有美好的人生的啊。如果说《平凡的世界》被称为悲剧,很大程度是因为田晓霞的死和她和孙少平有花无果的苦涩的爱。作为一个新闻人,如果能做到像她一样的话,我认为就完全当得起“恪尽职守”四个字了。第一时间冲到现场,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坚守着行业准则。所谓的“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大概就是这样吧。
看到她的经历,让我想到了很多在现实中优秀而勇敢的新闻人;写《看见》的柴静、地沟油事件的记者李翔、范冰冰事件的崔永元……这样的人太多了。他们勇敢的在第一线,揭露一个又一个欲盖弥彰的谎言。这个时代,还是需要很多个崔永元、李翔、柴静们的。总要有人发现问题,然后大声说出来,来震醒那些在睡梦中的人和不愿醒来的人——这,就是当代新闻存在的意义吧。
田晓霞是我最欣赏的书中人物之一,感觉她就像一个象征、一个理想一样存在在书中。她相貌出众,家世优越,聪慧过人,似乎没有一丝一毫的缺点。她是路遥心中理想的独立女性形象。对于她的死亡,我的理解是;她太完美,太美好了,或许从一开始就不该属于这个“平凡的世界”的吧。
曾经,每次看到老公在看《平凡的世界》电视剧的时候觉得无趣,现在回头再看,感叹这才是生活,像影视剧那样跌宕的是艺术,平淡的才是真正人生……
(长城水务公司 田晓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