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余华的《活着》,的确同学生时期感受不太一样,以前只是单纯地把它当成故事看,看完之后也只是对书中主人公的悲惨遭遇表示同情。如今再看却总会把自己想象成书中人,总是在思索如果我遇到了那些困难又会怎么解决,是不是会崩溃。是的,阅读这本书让我明白:活着,就是对生命最好的馈赠。
故事讲述了福贵的一生,他是地主的儿子,去了一个城里有钱人的女儿,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天都进城里的赌馆赌钱,赚的不多,输了的不少,终于有一天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
一贫如洗的福贵为母亲去城里抓药,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拉去当兵。经历了战场上的九死一生,当他幸运归家时,女儿却已成了哑巴,母亲死了,家里一穷二白。日子一天一天的过,苦难一次一次地来,福贵的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外孙相继死去,只留他一人,与牛作伴,相依为命,在这尘世间苦苦挣扎。
福贵苦难的一生折射了时代的沧桑,在那个人人自危、战火连天的年代,活着本就是奇迹,面对一次又一次家人的离去,他承受了怎样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但却奇迹般地一次又一次挺了过来,依然乐观豁达的面对人生,到风烛残年之时,依然牵着一头老牛作伴过日子。
廖一梅在《像我这样笨拙地活着》里说道:“我坚信,人应该有力量,揪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从泥地里拔起来”。人也应该有勇气面对生活给予的各种苦难,而不是遇到困难后自怨自艾、消极应对甚至转而报复社会。
我又想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现在有很多学者批判他其实只是个消极待世的隐士,他们认为活着就是要进攻,要干一番大事业,可在我看来,甘于平淡、怡然自得也是另一种活着的方式。面对官场名利、尘世喧嚣,他选择放下,听从内心,归隐山林,这也需要很大的勇气。对生活最真的热爱,是接受发生的一切,接受无法改变的,然后依然真诚面对自我,活出个样儿来。
再如著名乡愁诗人余光中,在知道自己无法回到大陆回到家乡之后,不是选择继续惆怅郁闷,而是将思乡之情化为纸上的诗。他是在诗里喊魂,在歌中怀乡,同时也用笔道出了活着的真谛:活着,要有一个梦想、一个目标,但当梦想与目标通过一番努力仍然无法很好实现时,不要沮丧,不要气馁,要有甘于平淡和豁达的心态,以及将希望一点点拾起的勇气。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活着,成为我们想成为的那个美好的自己。
由此可见,活着并非只有轰轰烈烈地拼搏,在生命的绝望处重燃希望,奋斗很多次依旧失败,最后甘于平淡但却学会了爱,远离喧嚣开辟属于自己的一片心灵净土……这也是活着,是对生命最好的馈赠!
最后我想说,生命的峰峦,总须路过深不可测的低谷,失望将渐渐淡灭,容希望再生。勇敢活着,享受青春,热爱生活,努力让自己拥有平凡人生中最灿烂的风景,这才是真正的活着。
(中源水务公司 周也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