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久坐、职场人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脖子不适,有时候去医院一查,查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长期伏案盯电脑、低头玩手机、趴着睡觉……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动作其实在不动声色地“偷”走我们的颈椎生理曲度,让它一点一点变直,甚至反弓。
那么,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是怎么回事?还有没有恢复的可能?银川市中医医院骨伤二科主治医师沈阳为大家进行了介绍。
我们的颈椎原来不是直的
最近,30岁的白佳(化名)因为“颈肩部反复酸痛不适”到医院就诊。经过一番详细问诊后,医生建议先去拍一张颈椎的X正侧位片,结果颈椎片显示,她颈椎的生理曲度“C”不复存在,已经变成了直愣愣的一条。“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可能是导致你颈肩酸痛的主要原因。”医生说。
“脖子不应该就是直的吗?”听了医生的话,白佳觉得很不理解。
对此,沈阳医生解释说,人的颈椎由7节椎骨组成,每节椎骨之间由前方的椎间盘和后方的小关节相连,另外椎骨周围特别是颈后部有很多肌肉把它们连接在一起。“正常情况下,我们的颈椎骨连在一起会形成一条向前突出的曲线,就像是一张向前拉开的弓,而颈后部的肌肉就像是弓弦。形成这样的曲线,即称为颈椎‘生理曲度’。有了这个弧度,颈椎就有了很好的减震能力,在日常运动的时候可以保护上方的头颅和大脑,也能保持颈椎的稳定性。”
颈椎生理曲度的维持,主要是靠颈椎间盘前宽后窄的楔形角度以及后方肌肉的弓弦牵拉,如果这两个因素出现问题,就会导致颈椎生理曲度减小、消失甚至向后突出(反弓)。
颈椎弧度消失,有这些元凶
近些年,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十分常见,尤其在年轻的低头族中,很多人都有这个问题。那么,我们颈椎的弧度又是如何消失的呢?
年轻人的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者反曲,和长时间“低头”密切相关。“不管是看剧、玩游戏还是处理工作,长期低头、伏案,都会让我们颈后部的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疲劳状态。久而久之,韧带弹性下降,颈后肌肉力量减弱,颈椎便被前方肌肉‘拉过去’,进而出现曲度消失、变直。日积月累,这些肌肉还可能会出现痉挛、充血、水肿、无菌性炎症等,表现出颈后部、肩胛部酸痛等。”沈阳医生进一步解释。
如果你只是出现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还没有出现其他不适症状,还不能说这种情况是颈椎病。但它却是身体发出的一个警告信号:你的颈椎健康已经告急,再发展下去,颈椎间盘长时间受到高压,可能进一步发展成颈椎病。
如何判断颈椎曲度?
需要强调的是,一般单纯通过摸脖子后面来判断颈椎曲度是否变直并不科学。判断颈椎生理曲度是否变直,要拍摄一张颈椎的x线片,颈椎曲度的情况,一目了然。
也可以先用下面的方法进行自测颈椎生理曲度:坐好并侧面对着小伙伴,小伙伴以你的耳垂最低点做一条垂线,看看垂线落在你肩部的什么位置上。如果耳垂线和你的肩中线重合,说明颈椎生理曲度正常;如果耳垂线在你的肩中线和肩前线之间,那么,你的颈椎生理曲度可能已经变直了;如果耳垂线在肩前线的前面,说明颈椎生理曲度可能出现反弓了。
要想矫正,先抬起头来
无论是颈椎曲度变直还是反弓,其原因大多是姿势不正确导致的软组织或结构变化,从而引发症状。
“所以,日常训练、物理治疗都只是缓解症状的一部分,最主要的还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姿势,平日别做‘低头族’最为重要。看电脑等电子设备时最好是平视。在玩手机的时候,不要总低着头,可以把手机举高到眼睛高度。”沈阳医生建议。
晚上睡觉的枕头不宜过高,原则上跟一个竖起来的拳头一样高就可以,一定要使颈后部受到支撑,头略微后仰。功能锻炼有助于强化颈部肌肉力量,提升颈椎稳定性,同时部分功能锻炼有助于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
如果通过功能锻炼,调整不良生活习惯仍不能改善临床症状,建议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
几个动作锻炼颈部
▶手头相抗:双手交叉紧贴颈后,用力顶头颈,头颈向后用力,互相抵抗5次。
▶前后点头:将颈部尽量前屈,停留3~5秒,再后仰,停留3~5秒,前后交替进行。
▶颈项争力:左手放于背后,右手手臂放于胸前,手掌立起向左平行推动,同时头部向右看,保持几秒,左右手交替进行。
小贴士
按摩能治好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吗?
不少人寄希望于按摩将变直的颈椎生理曲度恢复。其实,按摩确实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颈椎不适症状,但盲目按摩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建议到正规医院找专业的医生按摩。需要注意的是,按摩之前需要拍个X光片,排除骨折、炎症、肿瘤等其他疾病。 记者刘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