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习习,天气转凉,很多人开始了“贴秋膘”模式。但是人人都需要“贴秋膘”吗?怎么“贴秋膘”更健康?银川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宋丽提醒,“贴秋膘”要因人因时而异,若是大鱼大肉过量,乱补、猛补、急补,不仅起不到保健的作用,反而可能有害健康。
秋补是为身体“打底子”
民间一直有立秋之后“贴秋膘”的说法。对此,银川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宋丽介绍,夏季天气炎热、湿度大,人们胃口不好,饭食清淡,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称为“苦夏”。秋风一起,胃口大开,就想吃点儿好的,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另外,天气转凉后,许多人会有倦怠、乏力等症状,也是一年中进补的好时机,避免“秋乏”的到来。
炎热的夏季身体消耗了很多津液,秋季时需要把大量的能量消耗补回来以应对接下来的严寒。“另外,从中医四时养生的角度来看,秋季人体的食欲比较旺盛,不仅食量增加,吸收营养的能力也会大大增强。因此,秋季要格外注意养生进补,‘秋冬养阴’提高机体免疫力,为身体打好底子。”
几类人不宜贸然进补
家住金凤区的邓大妈最近有点烦恼,身为家中“大厨”的她,大鱼大肉给家人“贴秋膘”,结果将儿子吃出急性胰腺炎。“最近凉快了,想着该给家人‘贴秋膘’补补身体了,鸡鸭鱼肉,我每天换着花样做好吃的。”但让邓大妈没想到的是,一天晚饭后没多久,儿子上腹部开始剧烈疼痛,还伴有恶心呕吐,以为是吃坏了肚子,吃了一些护胃药后,腹痛的症状并未缓解。“到医院一检查,儿子得了急性胰腺炎,医生分析说可能是连日暴饮暴食诱发的。”
适宜的秋季进补对人体的健康有益,但不是人人都需要大量的进补。对于体重较轻、体质虚弱人群和老人来说,从养生角度来讲,“贴秋膘”有一定道理,秋季适当进补可增强身体抵抗力。
“但是,脾胃虚弱、有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患者以及原本就体型偏胖人群不适合‘贴秋膘’。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由于消化能力较弱,胃中常有积滞宿食,表现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适量吃点山楂。”宋丽提醒说。
贴秋膘也要讲究荤素搭配
很多人认为,“贴秋膘”就是猛吃大鱼大肉,其实这是误区,普通人群基本不存在营养不足的情况,若再多食肉食,不但不易消化,过多的脂肪、糖类物质反而会使身体不堪重负,可能引起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疾病的发生。
“要注意的是,‘贴秋膘’应该根据自身体质选择秋补方案,从滋阴润燥、生津养阴、补益气血等多方面来‘贴’,合理补充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素,控制脂肪、盐、糖的摄入量,以此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还要注意营养均衡,在适量进食肉类的同时,瓜果蔬菜也不能少。在烹饪的时候要选择清淡的烹饪方法,做菜时少油、少盐、少糖,减少进食油炸食物。秋天进补应以‘平补’为主,尤其胃肠功能虚弱的老人和小孩,喝点清淡易消化的养生粥更有益于健康。”宋丽医生介绍。
不同人群进补有讲究
那么针对不同体质人群,秋天如何科学进补?宋丽医生给出几点建议。
对于虚劳咳嗽、痰中带血、身体虚弱的老人,消瘦、食欲不好的人群,建议常吃银耳、百合,具有润肺生津、提神、益气、健脑等功效。
有肺阴虚所致的潮热、盗汗、干咳少痰、咳血等症状者,建议吃点燕窝,可养阴润燥,益气补中。对于阴液不足所致的肠燥便秘,皮肤干燥及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晕头发早白、腰膝酸软者,建议吃芝麻、黑豆。对于虚劳、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消瘦、咽干颧赤、咳嗽不止的人群,可多食乌鸡、黑枸杞进补。脾胃阴亏或气虚所致的胃脘疼痛者,应多食蜂蜜。荸荠、莲藕因其所含汁液较多也是秋季所选的好食材。
提醒
秋天进补前,先理脾
由于夏季人们贪凉食冷,大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所以秋凉伊始忌多食肉类及肥腻之品,以免骤然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胸闷、腹胀、厌食、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秋季进补之前,最好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时期,食用一些易消化、健脾胃的食物。
小贴士
贴秋膘推荐食物
•百合:有补肺、润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劳功效。
•山药:不论男女老幼、体健体弱,都可食用。
•莲藕:熟藕能健脾开胃,适宜秋天进补。
•栗子:有健脾养胃、补肾强骨的作用。
•牛羊肉:秋天食用牛、羊肉可温补气血。 记者刘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