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消费 > 生活消费焦点
饼香银川
时间:2021-12-06  来源:银川晚报
  作为西北城市,银川的面食颇有特色,而这多种多样的面食中,有一席之地属于——饼。茴香饼、豆沙饼、牛肉饼、花馍……看似不起眼的饼,却能千变万化,而且最为关键的是,你正好需要的时候,它就能立刻恰到好处地满足你的胃。
  饼的历史
  “早餐吃啥?”“夹个饼子”。一个饼子,就是银川人的一顿早餐,简单、快捷、省事、美味,还顶饱。面食为主,这可能是许多北方城市共同之处。要说饼子,我们先从它的历史讲起。
  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张訸说,饼(古代文献中,饼是所有面食的通称)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墨子·耕柱篇》中,“见人之作饼,则还然窃之”。此后,以麦粉制饼的记录不断增多。
  张訸说,魏晋以后,饼的花样渐渐多了起来,一种是笼屉蒸熟的,也就是蒸饼。开始时是死面的,之后人们发明了发面的方法,面饼就变得松软可口多了,这就是今天馒头的雏形。但“蒸饼”这个称呼却一直延续了很久,直至北宋时期,宋仁宗的名字叫赵祯,蒸与祯字音接近,为了避名讳,于是蒸饼就改叫“炊饼”。在小说《水浒传》中,武大郎沿街叫卖的其实就是“蒸饼”。
  另一种是在火上烤熟的,叫做“炉饼”,后又撒上胡麻(芝麻),故又叫“胡饼”或“麻饼”,也就是今天的烧饼了。还有一种是直接下到水里煮熟的,叫“汤饼”,就是把面揉制好了直接揪下来,放到水里煮熟就可以食用了,经过长时间的演化,就成了今天的面条。
  此外还有油炸的油饼、春饼、月饼之类的,都是在原先饼的基础上,逐渐演变来的。
  到了唐宋时期,“北人食面,南人食米”的饮食习惯就此形成,一直延续至今。
  银川印记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银川的饼子也有深刻的银川烙印。老银川人心心念念的,是口味永远不变的茴香饼;年轻的银川人,也喜欢尝试各种各样新奇的饼子。一个普通的饼子,可以平凡无奇,也可以千变万化。
  “一方水土对面食,以及面食文化的影响,在宁夏的不同地方都有明显的不同。像银川、中卫、石嘴山这些处于引黄灌区城市的面食,有着深刻的黄河烙印,但在宁南干旱地带,又形成了另一种独特的面食文化,烹饪手法各有特色。”张訸说,其实许多美食都和饼子一样,来到银川后,会被“本地化”,就拿拉面来说,全国没有哪个地方是加豆腐的,但在银川就有,除了豆腐拉面,银川还有西红柿拉面,还有加豆子的……
  银川的饼子也是一样,比如陕西的宫廷酥牛肉饼,到了银川后,就有点辣了。银川人会把它改良,加入适合银川人口味的调料,让辣味变得温良,又会收获一大批“粉丝”。曾经做过大量银川美食采访的媒体人王西平说,黄河流经银川,再加上贺兰山的呵护,成就了银川不同于外地的地道风物,银川的饼子就是银川的味道,也造就了银川人爱吃饼子的习惯。
  采访中,许多老银川人还会说起上世纪80年代,排队在迎宾楼买茴香饼的情景。“排老长一个队,一毛二分钱一个茴香饼,闻着面香,就一碗豆浆,那叫一个舒坦!”其实现在也是一样,每天早上,你都会听到银川人在街头的饼子店前面喊:“老板,一个夹菜饼!”
  链接
  银川的饼
  茴香饼 糖酥饼 葱花饼
  夹菜饼 肉夹馍 馅饼
  芝麻饼 牛肉饼 鸡蛋灌饼
  千层饼 手撕饼 烧饼
  记者刘旭卓文/图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召开中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支持革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宁夏牛首山抽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产
  •  宁夏有序开放文旅场所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候鸟蹁跹绘就生态画卷
    候鸟蹁跹绘就生态画卷
    湿地保护 让湖城银川绿意盎然
    湿地保护 让湖城银川绿意盎然
    宁夏人物
  •  司应源:进一步打造葡萄酒产业集
  •  蒋文龄: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
  •  赵金霞:每年有三分之二时间“泡
  •  火仲舫:笔耕不辍,书写炽热情怀
  •  马玉山: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