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首页 > 宁夏人物
赵金霞:每年有三分之二时间“泡”在地里
时间:2021-11-24  来源:石嘴山日报
  她是一位用脚步丈量土地的新时代共产党员;她是一位不停地在地里“淘”知识的技术员;她是一位用实际行动改变农业落后面貌的基层干部,她就是大武口区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赵金霞。
  工作27年来,赵金霞每年有三分之二时间都是“泡”在地里。她跑遍了村里的沟沟坎坎,不是忙着做观察试验,就是在手把手教农民操作技术,和农户聚在一起商量增收的办法。
  大武口区耕地质量低,农村经济不发达。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赵金霞把全部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农业科技工作中。盐碱地难治,搞农业的人都知道,没有巨大的投入和强大的科研支撑,根本无法解决。大武口区6万亩耕地,3万亩是中重度盐碱地,种一葫芦打一瓢,赵金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没有农民用得起的好办法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她。赵金霞到处查资料、寻专家,“借”来的经验办法试了无数个,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她又积极调整思路,从盐碱地温室蔬菜这个农民最关切的方面着手,用十多年的时间,不断探索、改良、提高,找到了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蚯蚓生物技术、生物技术调控等综合改良盐碱地设施农业的好办法,解决了制约盐碱地设施蔬菜发展的关键难题,为盐碱地发展高效农业开创了新局面。
  多年来,国家为了振兴乡村,出台了大量支农惠农政策。为了改变大武口区农业生产面貌,赵金霞抢抓机遇,不断争项目引资金,改造温室基础设施、推广蔬菜重大项目、拓展市场空间、提高经济效益。单位人少活多,她凭着一腔热情,将重大项目“打包打捆”集中起来,落实到每个生产单位,由点到面,由农户到园区。二十多年来,共落实重点项目20多项,用有机肥改良盐碱地2万亩,新建设施蔬菜基地1000多亩,建成永久性蔬菜基地2500亩,推广盐碱地蔬菜绿色生产技术8项1万多亩,并建成大武口区农业气象服务综合体系。
  赵金霞用最好的时光诠释了朴实的人生价值和境界,展现了农业战线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成绩,赵金霞说:“奋斗是长期的。今后,我还要立足本职工作,做好农技服务,让更多的村民致富。”记者李薇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银川市公租房实现在线缴费
  •  22日起 银川市各学校陆续复课
  •  银川欢送援银流调工作组抗疫英雄
  •  19日起,物华兴洲苑、森林半岛、
  •  宁夏首家三甲医院孕产健康管理中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古渠冬韵
    古渠冬韵
    贺兰山:水墨山色
    贺兰山:水墨山色
    宁夏人物
  •  火仲舫:笔耕不辍,书写炽热情怀
  •  马玉山: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王玉富:桑榆未晚,为热爱而奋斗
  •  马希伟:夕阳正好,因奉献而绚烂
  •  程冬珍:将大爱进行到底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