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熟了。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隔窗爱竹有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在萧瑟的秋季,唯有火红的柿子能弥补这凄凉与凋敝。霜降前后,柿子次第成熟,从南到北,柿子成了秋日里最好的一道风景。
垒高高的柿饼
“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霜降不摘柿,硬柿变软柿”……霜降的最佳CP,非柿子莫属。霜降,意味着秋天正在向冬天逐步迈进,于柿子而言,从南到北倒过来,最适合出现在这个季节北方的民居小院里——高远而温柔的天空下,一户人家,院子旁一株柿树叶子已经掉落,枝头上却依旧结着火红的柿子,沉甸甸的橙红色,伴着日出日落,染红了半边天。
银川市民孙富有对于这样的画面,极为熟悉。“在我陕西老家的院子里,就有这样一棵柿子树,每年这个时候,就是挂果的季节,我母亲会招呼家里小辈一起摘柿子、晒柿子、做柿饼。”孙富有说,等自己到年跟前回到家时,家里的桌子上,早早就会摆上一盘子垒得高高的柿饼,“长着白霜的柿饼,比新鲜的柿子好吃,外面看着一般,但掰开里面,红亮透光,吃着又甜又软糯,要是外面下着雪,更应景了,让人觉得来年一切都会事事如意。”
孙富有见过母亲做柿饼。新鲜的柿子,要在每年“霜降”过后的一周内采摘下来,采摘好的新鲜柿子必须在2天内去皮、上架、晾晒。制作柿饼的工序也是纷繁复杂,需要经过选果洗果、去皮、脱涩、软化、自然晾晒、揉捏整形、剪饼下架、回软潮霜等多道工序,手工制作霜冻而成。
熟透的软柿子
“从柿子变成诱人的柿饼一般会经过12道工序,加工过程中的损耗很大,一般来说,4斤柿子才能制成1斤柿饼。”孙富有说,也正是这般复杂,每次回家看到一盘子的柿子,才会更加觉得温暖,那是有心的人,用爱夹着时光准备的,每一口都会甜到心坎里。
“小时候家里种的柿子是软柿子,也就是冻柿子。树干很粗,要一个成年人才能抱得过来。柿子树也高,小孩子站在树下,眼巴巴地看着,就是够不到。”孙富有笑着说,每到柿子成熟的时候,树下最热闹。原来,因为柿子树太高大,大人们会架梯子摘,但小孩子只能等在柿子树下,希望有熟透的柿子,恰好被风吹落,又刚刚好能被自己接上……但往往是熟了的柿子啪得直接落在了地上,瞬间爆裂,金黄的柿子肉变成一滩烂泥。“偶尔有略硬的柿子着落到地上稍微有些裂开,我们就会冲上去抢,谁抢到一下就塞嘴里,那才甜呢!”
柿子真正好吃的时候便是霜降过后。霜降一过,柿子内部涩味全无,将熟透的柿子剥去皮,用嘴一嘬,感觉是把春的暖,夏的烈,还有秋的斑斓,全都吃了进去。“经霜后的水果、蔬菜,比如柿子,长势会更好,口感更香甜。这是由于果蔬中的淀粉和霜中的水相互作用后形成了麦芽糖,实际上是植物迎冬、抗冻的自我保护,却意外使人们收获了更佳的时令风味。”宁夏大学农学院副教授蒋全熊介绍说。
这样的美食,在那时的孩童们看来,便是自然最好的馈赠,还有什么能抵得过童年时代对这些甜蜜食物的向往呢?
浑身上下都是宝
在我国,柿子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柿子为柿科柿属植物,落叶乔木,叶绿、果甘、木实。中国是柿子的原生地、主产国和优生区,共有多达1058个品种,可沏茶、制饼、作酱、油炸、拌菜……花样繁多的吃法,书写下了足有千年的柿子加工史,在国人的秋日饮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而且柿子浑身都是宝。”孙富有说,他知道鲜柿、干柿饼、柿霜、柿蒂、柿叶都是很好的药物;而柿漆是良好的防腐剂,柿木可作雕刻用材、家具用材、装饰品及高尔夫球杆。
柿树对环境适应力强,即使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结出累累硕果。难怪这种原产于我国的物种从古代便赢得了种种赞誉,北宋诗人张仲殊曾这样赞美柿子:“味过华林芳蒂,色兼阳井沈朱,轻匀绛蜡裹团酥,不比人间甘露”。
柿子虽然好吃,但也有一些饮食禁忌。脾胃虚寒、体弱多病的人群不适合吃;不能空腹吃,也不要吃皮;不要与海鲜、海带、红薯、白萝卜、梨、酒、酸菜等同食,以免引起肠胃不适。
“有几个让柿子脱涩的技巧。”在永宁人马江常年卖应季水果,对于怎样处理柿子很有经验。他说,可以将柿子与梨、苹果等分层排放在密闭容器内,一般经过四五天即可脱涩;也可以将柿子埋入米缸或谷糠中,也是四五天即可脱涩。“还可以在柿子上喷洒白酒后放入容器中密闭,一般3天即可脱涩。”马江说,现在正是吃柿子的时候,再冷一些还可以吃柿饼,甜甜蜜蜜的迎接新的一年,也是好兆头。 记者 王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