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汤烩鸡血面。
有着美丽色彩的面食。
平时大家形容人在兴奋时的状态,总会称之为“打了鸡血”。那么,若是来一碗鸡血面,会不会更“刺激”。其实,人们对血制食品的喜爱由来已久,鸡血又是物美价廉的食材,更能呈现人们的烹饪智慧。鸡血面也是如此,是集好看、味美、保健于一身的食物。
当鸡血遇到面
鸡血有多种保健功效。唐代《本草拾遗》中提到:“马咬疮及剥驴马伤手,热鸡血及热浸之。”还有“雄鸡胁血:涂白癜风,疬疡风。”成书于清道光年间的《本草再新》提到:“鸡冠血兼理血分气分,无血可生,血多可破;气弱可补,气逆可舒;补中益肾,利水通经。”可见其在治疗时用处颇多。
家在固原市的王艳霞是一名主妇,多年来照顾一家人饮食,做得一手好菜好饭,最拿手的就是面食,其中又以鸡血面最为独特,“我们老家在甘肃庆阳,那里农村人家几乎都会做鸡血面。”
王艳霞所说的鸡血面,不似一般的面条,它是红白相间,一层一层,层叠缠绕的面食,在固原、陇东一带比较常见。鸡血俗称“鸡红”,质细腻,常常做成血豆腐入菜,这叫作“液体肉”,烹制后味道鲜美,就着主食吃也很香,但若是直接与主食混合烹饪,在很多人想象中,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腥味。事实上,在制作鸡血面时,所用鸡血也是要调味的。
“鸡血里要加入盐、十三香,想要提鲜还可以加一点鸡精。”王艳霞说,鸡血虽然有点腥味,但选用新鲜的就没那么大味道,调味后更是只剩下淡淡的肉感味道,同时也给面打个底味。
有了色彩的面更是一种创作
制作鸡血面时,先将它与面粉和在一起,加入适量温水,揉成一块红色面团;再取等量面粉,同样加温水,搅拌成絮状,揉成一块软硬适中的白色面团。红白面团一起醒发20分钟,接下来就要擀面了。
擀面时,要分别擀开两个面团,再将其贴在一起。在擀面杖来回滚动中,面团逐渐变成圆圆的薄皮,红白两种颜色的面皮如同两片绢布,被重叠起来,哪里对不齐,还可以再抻一抻,擀一擀,重叠后再用擀面杖来回滚几下,基本两张面皮就粘在一起了。
王艳霞通常喜欢做出够吃好几顿的量,因此擀的面皮也比较大,这时候就要从中间先切成两份,再分别把它们卷成卷。此外,为了下锅蒸制方便,要再把它切成适中的长短。但是到了这一步,还不能着急蒸,因为接下来才是烹制鸡血面的高光时刻。
“现在正是面软的时候,很好塑性,可以把它做成更好看的形状。”王艳霞说,给鸡血面塑性不需要多繁琐的工具,一双筷子足够了,在面卷上纵向压一个槽,就能出来流云的形状,两边再夹一下,就是一朵花的形状。塑性后上锅大火20分钟蒸熟,稍微放凉再切成片,那些形状就呈现出来了。红白相间的线条,不仅好看,吃起来更是美味,面皮劲道,能尝到小麦的香味,还有淡淡的咸鲜味。不得不说,面食不仅好吃,更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创作欲,一份家常美食,也能让人感受到美好。
鸡的各种吃法都在一碗面里
蒸熟切片后,鸡血面到这里可以说是做好了,也可以说是半成品。在过去还没有“预制菜”这个概念时,鸡血面已经成为家庭中预制菜一般的存在。王艳霞说,每次之所以制作出超量的鸡血面,就是为了之后一段时间吃得方便。将它们冷冻起来,下次直接拿出来烩着吃、炒着吃或者涮火锅,都很美味。
不过在众多吃法中,王艳霞最喜欢用鸡汤烩,那也是每一次做鸡血面,第一顿的吃法。“现成的鸡血不好买,就得买只活鸡,取新鲜的血用,剩下的鸡肉正好炖了。”她说,自己一般在和面前,就先烧一锅水,将鸡肉收拾干净,下锅、下料熬煮;等鸡血面和鸡汤都做好后,再起一个锅,下油烧热,用葱花姜片爆香,倒入熬好的鸡汤,大火煮开后,放入豆腐、木耳、萝卜片、粉条,当然还有鸡血面,等所有食材快熟时,再放入一些之前煮好的鸡肉块,最后用盐、味精、鸡精等调味,出锅。
在王艳霞看来,第一顿鸡血面这样吃,主要是因为此时的食材都是最新鲜的,而时间长了就变成习惯。一只鸡的多种吃法汇集在一个碗里,是民间对美食认知的实践。记者 李尚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