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县园区 > 市县园区焦点
平罗县农村综合改革持续创新突破
时间:2018-02-02  来源:平罗县政府办公室
  平罗县先后承担国家级和部委司局农村改革试点任务16项,在牢固树立“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改革理念基础上,着力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上打基础、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上下功夫、在促进农民多元增收上找路子,为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探索了新路径,呈现出许多亮点。
  亮点一:在全国率先完成农村各类产权确权,为农民和农业经营者“赋权能”。确权颁证范围覆盖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荒地承包经营权、设施农用地使用权等10项权属,并赋予流转、抵押、退出转让、入股等权能。避免了权属不清而产生的矛盾纠纷,让农民和农业经营者吃上了“定心丸”。 确权工作经验在全区推广。
  亮点二: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为农村发展“添活力”。在全区设立首家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赋予8项农村产权融资权能,探索农村产权捆绑抵押贷款。全县共办理农村产权抵押贷款1.96万笔10.12亿元,为经营主体贷款144笔1.42亿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额累计达17.89亿元,破解了农业生产融资难、融资贵的壁垒,为推进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写入土地承包法相关条例。
  亮点三:在全国率先探索农村产权自愿有偿退出转让机制,使闲置资源“能变现”。允许农民自愿有偿退出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将农村产权退出与安置移民相结合,填补了农村闲置资源利用的空白,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注入了动力。2013-2016年,全县共盘活农民产权2056户,转让耕地11280亩,交易额2.47亿元,实现了降低政府安置成本、保障退出农民权益和提高插花安置移民生活质量“三赢”。工作做法得到国务院和自治区领导多次批示、多名专家认可。
  亮点四:在全国率先建立农村土地规范化流转机制,实现流转双方权益“有保障”。出台《工商资本租赁土地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准入监管暂行办法》等17个配套文件,健全经营主体准入、监管、考评、扶持、退出等机制,有效解决了“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全县共培育新型经营主体948个(其中种植业371个),带动土地流转4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1%,实现土地经营由细碎分散向规模集约转变、经营方式由传统粗放向现代高效转变。工商资本租赁土地风险防范工作得到农业部政策法规司认可。
  亮点五:在全国率先建立村集体资源有偿使用机制,确保农村资源占有“显公平”。创新性为农民开垦荒地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按照B类地予以标注,农村出现“开荒热”“确权热”,五年来新增耕地面积9.31万亩。建立农村宅基地超占有偿使用机制,全县确权农村宅基地60557宗,其中超占面积的22755宗,收缴超占有偿使用费1088万元。解决了集体资源占有不公的问题。
  亮点六:在全国率先探索提出农村宅基地“四项管理模式”,为集体资源管理“支新招”。建立“超占有偿使用、新增有偿取得、转让政府补贴、审批县域统筹”宅基地管理新模式,在全国率先探索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调整入市、优先入市、整治入市四种方式,实行农村征地差异化补偿标准,逐步缩小土地征收范围。全县已完成13宗102.62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出让金617.9万元,其中土地增值收益184.5万元。通过改革,盘活了土地资源和农民闲置资产,促进了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宅基地制度改革成果得到国土部领导高度认可,并形成专题材料呈报中央相关领导批示。
  亮点七:在全国率先建立以地、以权养老机制,为农村老人“增福祉”。积极探索农村以地、以权养老,老年农民将其承包土地经营权交由村集体收储调整后统一流转经营获取收益,宅基地使用权自愿有偿退出获取补偿费,来置换养老院养老服务。截至目前,2个试点村入住杨咯阿远158名,其中退出土地产权6人,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89人,“五保”老人46人。该模式作为解决农村养老难题的有益探索,在2017年11月4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进行专题报道。
  亮点八:在全区率先探索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实现现代农业和小农户利益“紧相连”。针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风险防范难度大的现状,大力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经营主体+农户”的农业产业联合体,形成利益联结、产业集聚、资源共享的农业产业推广模式。目前,全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44个,服务面积达30多万亩,大幅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生产机械化率,改变了耕种方式传统、种植效益不高的现状。
  亮点九:在全区率先开展“多规合一”和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紧抓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改革试点,构建了县域统筹的“三区三线”空间规划管控体系。编制了《平罗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平罗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将1100个自然村调整为137个基层村和109个中心村。结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逐步消除规划区外零星宅基地。目前已收储25宗闲置宅基地新建移民安置房,安置移民44户;已有15家新型经营主体转让40宗闲置宅基地用于建设晒场和仓储。全县城镇化率达53.5%。
  亮点十:在全区率先创新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模式,促进水利设施利用“提效率”。探索创立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分类定性明确权属、核发证书签订合同、完善制度绩效考评的“四步工作法”,建立县级水管单位直管、承包竞标、委托管理、政府购买服务、农民用水者协会经营管理、流转土地委托管理水利工程六种管理模式,全面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全县确权登记小型水利工程产权23926处(座),共颁发所有权证1390本(其中使用权证856本、管理权证534本),签订小型水利工程管护责任书1390份,改变了以往小型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的现象。
  亮点十一:在全区率先建立农村信用体系,促进农民和经营主体“立诚信”。建立信用信息征集服务体系、信用评价制度、信息通报与应用制度、信用保障和政策支持体系四项机制,将遵守村规民约、社会公德、诚实守信纳入农村信用体系,让农民切身感受到诚实守信对生产经营和增收致富的有利影响。建成平罗县城乡居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归集城乡居民信用信息26万人,信息类别30多个,采集近700万条信息,占全县城乡居民的86.7%。截至目前,成功查询信用信息25333余次,其中达成信贷交易及中间业务占查询量的70%以上,有效改善了金融生态环境。
  亮点十二:在全区率先建立产业发展基金,为农业发展“注动能”。以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为纽带,探索特色产业发展基金贷款等多种融资模式,先后建立了羊产业、马兰花水产业、宁羊产业、“脱贫贷”等发展基金,重点解决特色产业发展和建档立卡贫困户融资难问题。截止目前,发放各类贷款109笔3588万元,针对移民地区贫困户发放“富农”信用卡4586张,授信额度2.5亿元,有效拓宽了农户和经营主体融资渠道,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和延伸,为农业发展增添了“新动能”,相关经验做法在全区普遍推行。
编辑:汪洋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宁夏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公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
  •  宁夏回族自治区通报中央环境保护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提高全区最低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戏曲下乡村 家门口看大戏
    戏曲下乡村 家门口看大戏
    雪后银川美如童话世界
    雪后银川美如童话世界
    宁夏人物
  •  郜勇:坚守文化传承 匠心独运雕琢
  •  “缘”聚西北百姓民间春晚
  •  杨生虎:放羊娃的保险路
  •  七年沉淀 “家”的守候
  •  李兴瑞:锅碗瓢盆“烹饪”人生百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