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吴忠市紧紧围绕商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实施改注册资本实缴为认缴、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不断释放简政放权红利,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添动力,全市市场主体发展增速明显加快,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是以“减证”促“简政”,市场主体准入更加快捷。率先在全区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制度改革,探索实施“一照通”行政审批,将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登记证等14种行政许可和登记备案事项纳入,并探索推行无纸化网上办事政务服务新模式,为全区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积累了有益经验,得到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等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报道。2017年,结合全区个体工商户登记改革试点市,率先出台《吴忠市个体工商户登记改革试点工作方案》,采取简易登记、临时登记、豁免登记等分类登记方式,放宽登记条件,不断优化个体工商户登记流程,降低个体经营的市场准入门槛,实现了个体工商户“不见面审批”、“零门槛准入”。
二是以“简化”促“简易”,市场主体退出更加便利。针对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准入门槛降低后,存在一些企业注销程序繁琐,许多“休眠企业”“僵尸企业”难以顺畅退出市场等难题,市委、政府率先在全区启动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改革,简化注销登记流程,完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退出市场机制,让市场主体不仅“生得顺畅”,同时“退得便利”。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108家市场主体通过简易注销新政退出市场,比全国提前12个月实施,大幅降低了未开业、无债权债务市场主体的退出成本,有效破解了创业者“退出难”问题,为全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三是以“严信”促“严管”,市场经营行为更加规范。大力推进事中事后监管,履行“双告知”、实施“双随机”,建立了“两库一机制”,有效解决了执法“随意性”问题,确保了市场监管执法的公开、公正、公平。同时以联合惩戒机制为抓手,与税务、安监、环保、总工会等部门签署联合惩戒备忘录,将信用信息作为企业信用的重要考量因素,以外力促内力,企业信用意识得到明显提升。近三年来,在信用监管、企业自律、社会共治的共同作用下,全市形成了良好的营商环境,社会创业热情进一步激发。截至2018年1月底,全市共设立各类市场主体99322户,较2014年1月份增加38861户,平均每年增长9715户,市场主体总量位居全区第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