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踏板、换线穿针……一系列熟练的动作让记者叹为观止。2017年,从宁夏吴忠市同心县田老庄乡搬迁而来的顾梅霞在“家门口”建的服装企业找到了这份安稳的工作,赚钱、顾家两不误。
在同心县扶贫产业园的腾辉民族服饰大厂房里,记者看到几十名妇女正在轻松踏着缝纫机织着一件件儿童棉衣。从一名家庭主妇一下子变成一名工人的顾梅霞乐呵呵地说,园区不仅提供了廉价的房子,还能就近就业赚钱,下班后依旧可以回家照顾孩子,真是两全其美。
与顾梅霞一样,从同心县偏僻地区迁移至园区附近的贫困户很多。如何让这些贫困户兼顾家庭与工作?近年来,同心县把产业发展作为精准扶贫的有力抓手,从贫困户人口实际出发,创新扶贫举措,打造以“扶贫车间”为载体的就地就业脱贫模式。通过对口援建、企业自建、闽宁帮扶等方式,实现部分建档立卡户贫困人口有效脱贫,走出一条就业扶贫为主攻方向的精准扶贫攻坚路子。
“一人稳定就业,脱贫致富一家”。顾梅霞说,居住在大山里,她只能做一个家庭主妇兼田间里的劳动妇女,如果遇到干旱年,根本无法保障家庭的基本开销。现在,一个月有2000多元的最低保障收入,让她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扶贫车间”政策为贫困群众带来了美好生活。
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是移民搬迁的最终目的。如何解决移民居住、企业少、产业接续问题,成为搬迁后移民所盼和政府所急。对此,同心县配套出台了《关于降低扶贫车间企业成本十条意见》等扶持政策,切实降低入住扶贫车间企业成本,实现企业健康发展,贫困人口稳定增收,为发展扶贫车间模式提供可行有效的政策保障。并因地制宜,精准定位移民村当地优势产业,围绕农副产品加工、服装加工、工艺品加工产业引进企业,合理设置就业岗位,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延伸作用。为了让移民安心打工,在扶贫产业园区附近,建设了配套的保障性安置房,建档立卡贫困户花2万元就能够入住。
下一步,同心县将加大“扶贫车间”建设力度,力促常住人口1000户以上的移民村实现“扶贫车间”全覆盖,形成以县内主导产业为核心,以龙头企业、致富带头人为载体,辐射全面的广泛就业局面,助力贫困户在“家门口”创收顾家两不误。(实习生 海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