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县园区 > 市县园区图集
西夏区:砥砺奋进 拼搏赶超 谱写银川科创新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时间:2021-09-24  来源:银川日报
  西夏区全力打造葡萄酒产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区。
  现代都市休闲农业不断发展。
  90%以上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
  美丽宜居新农村。
  老旧小区“七区合一”获评中国民生示范工程。
  银川公铁物流园打造多式联运国际物流大通道。
  智能机器人基地投产达效。
  本版图片均由西夏区委宣传部提供
  ■过往可鉴,未来可期。过去的5年,西夏区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收获了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最美县域等“国字号”荣誉。
  ●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324.94亿元,较2016年增长1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2016年分别增长19.2%、5.7%、25.8%;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6年分别增长30.6%、34.6%。
  ●氮肥厂等24家老工业企业完成搬迁改造,赛马水泥等52家企业实现节能升级,共享装备列入国务院首批企业双创示范基地。
  ●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引进培育创新型企业366家,成为自治区“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数字治水”核心示范区。
  ●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5%。
  ●9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
  ●组建技术创新平台22个,新建离岸孵化器10家,R&D投入强度、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连续多年领跑全区。
  ●北郊水源地“小散乱污”企业全部清零,空气质量稳定向好,治理修复贺兰山遗留砂坑6000余亩,绿化生态廊道2.1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1.5%,新增小微公园13处,城市绿化率达42.5%。
  ●打造智慧社区80个,建成全区首家“社会治理智慧指挥中心”。
  ●681户291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2所,新增学位1.1万个。
  ●实施35个棚户区和95个老旧小区改造,6.3万户居民实现“优居梦”。
  今后5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新时代西夏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迈向现代化的关键五年。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西夏区将着力打造创新驱动策源地、对外开放新高地、贺兰山生态保护示范区、葡萄酒产业示范区、文旅融合示范区、社会治理示范区,砥砺奋进、凝心聚力、赓续前行,谱写银川科创新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创新驱动 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打造科创新城,西夏区天赋异禀,辖区不仅有16所大中专院校,还拥有自带创新基因的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等。如何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是摆在西夏区未来5年发展之路上的一道思考题。
  “我们聚集了360多家科技创新主体,如何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银川中关村信息谷公司副总经理于淑婷介绍,为答好这道思考题,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在持续加大“腾笼换鸟”的同时,不断强化企业服务,一方面,帮助企业生根发展,为当地经济作贡献,另一方面,帮助企业立足宁夏,面向全国开展业务。
  西夏区又将如何破解这道思考题?三招闯出新天地:构筑立体化科创平台、激发深层次科创活力、全方位优化科创生态。
  据了解,西夏区将深入激发教育发展联盟平台作用,持续加大产业创新力度,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培育壮大科创载体集群,构建以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为支撑的创新高地。
  建立创新型企业引培联动机制,构建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体系。加大创新券使用力度,建立产学研紧密衔接的引才育才用才机制,做优做强“人才小高地”。
  深化改革 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未来5年,是我们的收获期。”宁夏良运口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星介绍,宁夏良运口岸发展有限公司是银川国际公铁物流港及其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跨境电商公共监管中心的运营商,经过近几年对向西、向东、向北物流通道的铺垫,未来5年,将依托各平台,把银川国际公铁物流港打造成大宗成品粮油、原材料、商品以及跨境电商的进出口岸,使其成为宁夏对外经济的亮点。
  银川国际公铁物流港是西夏区对外开放的窗口之一,未来5年,西夏区将以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招”激活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据了解,西夏区将放大银川国际公铁物流港辐射带动作用,打通东向南向出海、西向北向出境通道,推进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跨境直销展示等特殊监管平台建设,主动融入内外开放及国内国际双循环通道。
  在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方面,西夏区将推广“一网运行、全科办理”互联网+政务服务。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让“沉睡资产”焕发新活力。
  转型升级 锻造高质量发展新内核
  眼下,正是贺兰山东麓各个酒庄的采摘季,美贺庄园负责人奚强格外高兴。“今年对于我们来说是丰收年,也是喜悦年,无论是葡萄产量还是品质,都带给我们太多的惊喜和期许。”奚强介绍,在贺兰山东麓得天独厚产区资源的加持下,美贺庄园不仅发展越来越顺畅,还斩获多项国际大奖。他对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未来发展信心满满。
  正如奚强所期待的,作为特色产业的葡萄酒产业,未来还将获得西夏区更多助力。比如,推进中国葡萄酒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汉唐葡萄文化产业园建设,运营葡萄酒数字化服务平台,强化与国内知名酒类品牌营销企业对接合作,高标准打造葡萄酒产业示范区。
  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仅是西夏区锻造高质量发展新内核的一个缩影。未来5年,西夏区将构建以特色产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新一轮转型发展中争先进位、晋级提质。
  西夏区将对重点行业企业加快结构改造、绿色改造、技术改造、智能改造;积极培育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智能铸造、精密轴承等细分产业。培育发展无人配送、直播经济、社区团购等“智慧物流”新业态。构建以中关村双创园为核心,以装备制造、新材料、葡萄酒等产业为生态链的“一核多点”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
  全域联动 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西夏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我对西夏区旅游产业及民宿产业发展很有信心。”康宁夏说道。康宁夏一手打造了宁夏首个人文艺术客栈党项王府,在这里,你可以见到西夏风情大漠房、原始部落石头房以及用干树枝作为楼梯的复式房,还可以做手工、制作陶瓷、绘画等。
  党项王府客栈带给许多游客“诗和远方”,而西夏区未来5年要做的,是打造享誉全国、人人向往的“诗和远方”,构建“两心一廊八组团”发展格局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两心一廊八组团”,即建设西线旅游集散中心、贺兰山东麓旅游度假区综合服务中心,打造贺兰山东麓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廊道,推进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镇北堡影视文化产业、北部高科技绿色农业、平吉堡国家现代农庄、中心城区休闲历史文化组团以及贺兰山宿集、贺兰山岩画怀古、康体养生旅游组团,创建以葡萄酒及休闲康养度假为特色的贺兰山东麓国家旅游度假区。
  据了解,西夏区还将打造漫葡小镇艺术新营地、康养温泉等文化新地标,塑造“留客西夏”新品牌。建设特色旅游村、金牌农家乐、休闲营地等项目,让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增加农民收入。
  生态优先 厚植高质量发展新底色
  一个月前,家住兴州花园的杨倩就筹划起了中秋假期的厦门之旅,然而,疫情突至,计划取消。放假3天,她也没闲着,打卡了贺兰山运动公园、向阳花海、1958等景区以及家门口的小微公园。“每次去贺兰山运动公园都很感慨,过去那里是满目疮痍的沙石坑,现在是休闲运动热门地,我们每个人都是环境治理的受益者,希望未来有越来越多的生态得到修复。”杨倩说道。事实上,杨倩的愿望正“走”在实现的路上。
  据了解,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是未来5年西夏区的发展目标之一。将加大云山砂场、同元砂场等历史遗留矿山综合生态修复。建设银川西郊森林公园、乡村农业公园、社区口袋公园、城市小微公园,配套运动休闲、亲子教育、科普文创等业态,带动周边片区综合开发、可持续发展。
  同时,西夏区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引领作用,壮大贺兰山东麓葡萄种植带、枸杞园、稻渔空间等“生态+”产业,打造全产业生态经济。此外,将持续加大典农河、西干渠等重点地段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推行“互联网+城乡供水”数字治水模式,全面提高城乡水体水质。
  多元共治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如何做好基层治理,西夏区文昌路街道翟靖巷社区党委书记杨晓梅有法宝——“四长N员”,四长即党小组长、楼栋长、网格长、单元长;N员即党员、治安委员、卫生委员、文体委员、信息员、网格员等。各方合作打出“组合拳”,服务群众“零距离”。未来5年,西夏区也将打出一套“组合拳”,谱写平安和谐奋进新乐章。
  据了解,西夏区将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打造“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队伍”新模式。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
  统筹推进乡村、社区、校园、企业、社团等6大重点领域基层治理,深化数字引领基层治理“大联动、微治理”体系,高效运行“数字西夏”治理平台,抓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乡村试点县(区)建设,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基层治理“全科网络”。
  以人为本 构筑高质量发展新家园
  未来5年,西夏区将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强化民生导向、加大民生投入,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据了解,西夏区将全面完成村庄规划,统筹“三大农场”垦地融合发展,实施散居庄点集聚提升、整治改善、搬迁撤并,推进城乡供水、供气一体化管网建设,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此外,西夏区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一村一策解决产业、就业、社会融入三件大事,补齐水电路气房设施短板。大力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建成集优质教育、医疗、人才配套等为一体的“教育小镇”。健全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扩大养老托育服务有效供给,提高全民健康“幸福指数”。  记者 李阳阳 侯涛/文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守正创新,赋予文化产业无限可能
  •  打造可持续的交通 支撑可持续的发
  •  中国石油开放日走进银川 探秘石油
  •  隆基股份上半年在宁夏完成工业产
  •  宁夏四项举措力推“八五”普法法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雨后云雾扮靓湖城
    雨后云雾扮靓湖城
    烟雨朦胧在泾源
    烟雨朦胧在泾源
    宁夏人物
  •  李向成:当好乡村振兴“领头雁”
  •  杨梓:发挥余热助力青少年法制教
  •  杨永明:俯首甘为儒子牛
  •  马旭:坚守育人初心 扎根教育一线
  •  王学锋:串起民族团结“幸福结”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