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市郝家桥镇被誉为“西北韭菜第一镇,在这里,韭菜的种植面积达2.3万亩,年产值过亿元。而作为郝家桥镇的韭菜“核心”产区,上滩村韭菜种植达6700亩,是郝家桥镇名副其实的韭菜第一村。从这里流出的韭菜,每一把都有“身份证”,拿出手机扫一扫追溯码,所有信息一目了然。当然,用它做成的韭菜炒鸡蛋、韭菜盒子、韭菜鲜肉水饺……也唤醒了一代人的味蕾记忆。
这里韭菜一年四季不断货
傍晚时分,上滩村村民开始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刻。
“为保持韭菜的新鲜度与水分,每天我们都是晚上8点左右才开始收割、打包韭菜。凌晨3、4点结束后,商贩们来运走,这样,市民就能在当天吃到韭菜。” 走进上滩村村民马俊民家韭菜基地,绿油油的韭菜长势旺盛,让人垂涎欲滴。
马俊民种植大棚韭菜已经有10余年时间,他家除了种植几十亩的大地韭菜外,还经营着47栋温室大棚,这样下来,他这里一年四季都有韭菜, “这里的设施温棚韭菜收割从每年的10月一直持续到次年4月,而从4月到10月,大地韭菜正是上市的时间。”马俊民说,这种种植模式,让食客们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上滩村韭菜的同时,也让村民们一年四季皆实现了收益。
全村90%的农户都投身韭菜产业
上滩村党支部书记王健礼告诉记者,上滩村10年前还是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而韭菜产业让村民们一步步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
“上滩村目前有980户,2008年在灵武市农牧局的支持下,少数农户开始试种韭菜,到如今全村90%的农户都投身韭菜产业,截至目前,上滩村亩均收入可达13000元,人均收入达到18650元,韭菜已经成为上滩村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王健礼表示,近年来,上滩村的韭菜产业规模不断逐渐壮大,2020年韭菜种植达6700亩,产量1.4万吨,产品已经远销上海、山东、新疆等多个大城市。
“2021年,我们在对部分老旧温棚进行改造提升的同时,将开拓腌制韭菜市场,进一步延长上滩韭菜的产业链。”王健礼告诉记者,为了做大、做强、做优韭菜产业,近年来,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上滩村已组建32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并通过“科技人员+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将农户家庭分散式经营有序组织起来,顺应市场需求,科学合理安排韭菜上市时间,有效杜绝和防止抢市抬价、竞争压价、破坏品质等恶意竞争行为,切实保障了菜农利益。
因浓浓的韭菜味而受全国食客喜爱
好山好水出好韭,上滩村靠近沙漠边缘,在优良的水质和沙土的孕育下,韭菜品相优、口感好。马俊民告诉记者,上滩村的田地是沙地,因沙地蓄水能力差,使得有机质湿度适中,不仅减少了韭菜的病虫害,种出的韭菜水分含量较低也易于保存。
“你可以生吃一口,一般地里种出来的韭菜水分特别多,缺乏韭菜味,吃一口这里的韭菜,满口都是韭菜味。”说话间, 马俊民递给了记者一把韭菜,自信地说,沙地里种出来的韭菜就是好吃,这已经得到了全国食客们的肯定,不然村里的四个大市场,不会每天都停满了外地车辆。
当然,上滩韭菜在远销全国的同时,也收获了国家级的荣誉,2014年,上滩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019年“灵武上滩韭菜”入选首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记者 张碧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