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县园区 > 石嘴山市
石嘴山市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综述
时间:2022-01-26  来源:石嘴山日报
  党史如明灯,照亮前行之路;党史如清泉,洗涤心灵之尘;党史如号角,激发奋进之力。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石嘴山市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始终,进一步增强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实走心、见行见效,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场场热气腾腾的宣讲会,一次次缅怀革命先烈的红色之旅,一件件解民忧聚民心的民生实事,一张张砥砺奋进的发展答卷……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社区、从企业到校园、从街道社区到田间地头,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热潮在石嘴山大地涌动。
  压实责任创新形式让党史学习教育热起来
  自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石嘴山市认真贯彻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坚决扛起政治责任,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紧扣目标要求,突出重点对象,把握关键环节,高起点开局,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实践,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守初心使命,赓续红色血脉,锤炼坚强党性,激发奋斗精神。抽调37人组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和7个巡回指导组,建立月度提示、平时考核、定期通报等工作机制,实行集中办公、挂图作战、严督实导、压茬推进。各县区各部门党委党组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压紧压实责任,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上下贯通、梯次开展,实现对全市2025个党组织的全覆盖。
  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和“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核心内容,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央“规定篇”,融会贯通认真学习“地方篇”,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论述。市委常委会、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集中开展党史学习交流研讨11次,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压实各级党组织责任,领导干部带头学、党员干部全面学、广大群众紧跟学,以微信推学、上门送学等方式抓好流动党员、老党员学习教育,确保党员全员参学。
  充分发挥红色资源“活教材”作用,公布9个党史学习教育参观点,组织干部群众参观学习20余万人次;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党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纪实摄影大赛等活动320余场次;各级党校举办轮训班42期、培训干部4500人次。创新开展“传承党的百年光辉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建成宁夏首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馆;积极开展学校“三进”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和载体,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用伟大建党精神滋养党性修养,让共识在宣讲中增进,思想在学习中升华,力量在互动中凝聚。强势开足宣传“马力”,充分运用全媒体矩阵,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全方位报道各单位各部门党史学习教育的进展成效、创新举措,形成广泛覆盖的舆论宣传强势。在各类媒体刊发稿件3万余条,开展领导干部媒体访谈30期。充分发挥王富国、白琴、陈美荣等身边典型作用,广泛开展“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等主题宣讲活动,承担中宣部、光明日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百场宣讲,开展各类主题宣讲近3000场次,受众20多万人次。
  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各县区、各部门党委(党组)认真聆听中央、自治区宣讲团专题宣讲报告,积极组织市县宣讲团开展分众化、对象化宣讲1260余场次。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将全会精神纳入培训课程,开设培训班8期。以两个全会精神指明的前进发展方向,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冲刺全年目标任务,积极谋划2022年重点任务,确保全会精神落地落实,使全市党史学习教育高标准高质量有序推进。
  思想的伟力激荡着石嘴山大地,党的光辉历程和百年峥嵘岁月、共产党人深沉厚重的家国情怀和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深入人心。
  干字当头办好实事让党史学习教育“实”起来
  学史力行,以行践知。把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谋划大落实”实践活动作为“自选动作”,紧扣四个专项行动,突出“四大提升行动”和十件民生实事,着力补短板、强弱项、立长效。创新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两推一晒”制度、提级督办办法,评比排位工作推进机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在市属媒体设立“展示台”“提示台”“曝光台”,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争先进位、比拼赶超,强力推进重点民生实事落地见效,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让群众分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高品质幸福生活。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全市通过建立“两个清单”共确定办实事项目3356项,面向全市列出“考卷”。市级党员领导干部包抓、牵头市直部门和责任单位具体负责,逐项明确责任,逐项销号落实。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把“等群众上门”变为“送服务上门”。市县协同联动,部门及时跟进,党员干部主动作为,在全市掀起“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热潮,取得了丰硕成果。
  以“四大提升行动”和民生实事为纲,让人民生活更有品质。突出抓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提升等,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和帮扶机制,实施一批扶贫项目,启动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探索“互联网+医保”服务模式,深化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改革试点,获得各方好评。
  以“创新治理保平安”专项行动为题,让人民生活更有安全感。全面启动“抓乡促村、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乡创建活动,示范村达152个,示范乡镇达12个,推进4部门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下沉街道乡镇,推动六个领域专项治理,乡村“小翼看家”信息安保系统逐步扩面,中小学和幼儿园保安配备率、封闭管理率、一键式报警率和视频监控系统达标率实现四个100%。
  以“推动发展增福祉”专项行动为要,让人民生活更有幸福感。实施老旧小区改造69.3万平方米、棚户区547套;出台《石嘴山市物业管理条例》,837个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实现全覆盖,300余户群众反映办理房屋产权等疑难问题成功解决;加快城市更新,实施大武口建设街综合改造等7个项目,改造排水管网15公里;加快交通道路建设,包银铁路石嘴山段稳步推进,国道109线路面拓宽工程顺利完工。
  以“服务企业促转型”专项行动为面,打响“石好办”品牌。开发上线“一窗受理”系统平台,实现涉及工程建设项目、市场准入准营、重点民生领域等91个政务服务事项、300多个办理事项“一窗受理”;实现企业开办1网通办、1窗全办、1表填报、1日办结、零成本;7个部门53项业务实现“不打烊”服务,市本级45个部门1360项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全程网办率达80.7%;为企业减免税费11.99亿元,减费让利466.5万余元……
  目前,全市已完成办实事项目3108项,办结率93%,位居全区五个地市前列。石嘴山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做法被中央、自治区级主流媒体刊发。
  桩桩件件,枝叶关情。“我为群众办实事”不仅是锤炼全市广大党员为民服务本领的“磨刀石”,也是检验初心使命的“试金石”。在这场“大考”中,全市各级党组织用心用情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答卷。
  拼搏实干开创未来让党史学习教育“强”起来
  过去一年,石嘴山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努力把党史学习教育激发出来的信念信心、热情激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具体行动。聚焦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排头兵,把开展“讲政治、转作风、强责任、抓落实”主题活动作为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抓手,切实以作风大转变,推动工作大提升,推动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果,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这一年,产业转型加速提质。聚焦努力建设先行区排头兵,对标先进,自我加压,找准定位、加速赶超,谋划年度重点工作项目953项,集中开工重大项目271个,“9+3”重点产业蓬勃发展,东方希望、江苏润阳等一批大项目落地建设,首朗吉元工业尾气制燃料乙醇、金晶科技光伏面板等一批优质项目投产达效,包银高铁、乌玛高速石嘴山段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近200亿元,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工作获国家通报表扬。
  这一年,重点改革亮点纷呈。国家级16项改革试点和自治区级26项改革试点全面推进,成功争取2021年度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四权”改革走在全区前列,营商环境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敲响宁夏排污权交易和抵押贷款“第一锤”,完成全区首宗土地二级市场线上挂牌地块交易,开展全国第一单工业地下水用水指标交易。探索推广以林换能、以林换碳新模式,利用闲置村庄腾退建设用地调整入市做法得到中央有关领导肯定。
  这一年,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持续推进“四尘”“五水”“六废”共治,贺兰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被国家列入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项目,并在全国予以通报表扬。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被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中国特色生态保护修复10个典型案例并向全球公开发布。星海湖生态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实现了“两减一治四增强一确保”目标任务,美丽的星海湖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网红景点……
  2021年12月21日,全区党史学习教育石嘴山片区评估会召开,会议强调,全市各部门要认真总结前期成效经验,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继续走深走实,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成效。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石嘴山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用精神之火、信仰之光激发奋进力量,牢记嘱托,真抓实干,为努力打造先行区建设排头兵,加快谱写美丽石嘴山新篇章而不懈奋斗!(记者 朱凤玲)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同意建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草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认定贺兰工业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雾凇景观
    雾凇景观
    黄河流过我家乡
    黄河流过我家乡
    宁夏人物
  •  吕秋红:服务创业者助力“双创”
  •  李红中:用实干担当答好驻村考卷
  •  驻村第一书记李梦阳:用实干书写
  •  杜勇:选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  虎彩虹:做好乡村致富带头人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