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县园区 > 石嘴山市
“一分钟就业圈”让妇女挣钱顾家两不误
时间:2022-08-05  来源:石嘴山日报
  一分钟能干什么?
  在大武口区星海镇新民社区,一分钟让原本围着锅台转的妇女,成了“上班族”;让原本缺少外出打工渠道的困难户,在家门口就找到了“上手快”的新工作;让原本没有收入的社区“闲人”,现在每月最低收入能达到两三千元。
  新民社区打造的家门口“一分钟就业圈”,“圈”出了妇女的幸福生活。7月26日清晨,新民社区一群妇女有说有笑,从各自家中出来,走进小区里的“沐恩巧媳妇”手工车间,开启一天的上班时间。
  嗒嗒嗒、嗒嗒嗒……不一会儿,车间就响起了缝纫机此起彼伏的运转声,大家低头做着手里的活儿,熟练地转动着布料。
  “工作时间相对自由,多劳多得,现在不用出远门一个月就能挣5000多元,还能照顾家里和孩子,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在忙碌的车间里,梁锐锐一边娴熟地用缝纫机缝制服装,一边说。
  这是梁锐锐来“沐恩巧媳妇”手工车间工作的第二个年头。两年来,梁锐锐每天都是最早一个到车间最后一个回家,连续几个月蝉联车间优秀员工。用她自己的话就是:从家到车间用不了一分钟,挣钱的同时还能照顾家和孩子,挣钱顾家都不耽误。
  家门口打工,就地挣钱,这是新民社区落实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因地制宜布局产业带给妇女的生活变化。
  时光回溯到2012年,为摆脱“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窘境,2490户9567名劳务移民从隆德县整体搬迁至大武口区星海镇新民社区,梁锐锐一家也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住进了政府统一规划建设的沐恩新居小区。
  进城容易,扎根难。当时,梁锐锐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丈夫在外打工,面对吃穿住行都要花钱的城里生活,梁锐锐担心下山以后靠什么生存?
  “最难的还是就业。”新民社区党委书记倪萍表示,要通过创业、务工和发展产业,来改善搬迁群众的生活,帮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
  为此,社区针对搬迁群众开展技能培训,开发出就地就近、居家灵活、劳务输出三种就业方式,帮助搬迁群众从“就业无门”向“选择就业”的转变。2019年,社区引进企业创办了“沐恩巧媳妇”手工车间,解决搬迁移民妇女就业难题。
  “刚开始车间建在移民创业市场里,由于离小区有些距离,大家上班不太方便。今年,我们把车间搬到了社区里,以‘社区+公司’嵌入式就业模式,实现社区妇女‘就近就地就业好、还能照顾老和少’家门口就业的美好愿望。”倪萍说。
  车间安置先进制衣设备25台,设计、制版、裁剪、缝纫等环节自动化水平高,操作简单便利,工资采用计件形式发放,方便社区妇女灵活掌握上班时间。家门口的手工车间为像梁锐锐这样的30多名家庭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每月可以赚到3000多元。由于吃苦耐劳、技术出众,如今的梁锐锐已成长为车间班长,带出了不少徒弟。
  “我就是她的徒弟,来这里之前是超市销售员,每天特别累,挣得也少,现在在家门口不仅能学到制衣技术,而且工作环境好,多劳多得,别提有多舒心了。”一旁正在缝制衣服的马引弟闻声抬起头来,笑着告诉记者,过去家门口缺机会,出远门有顾虑。如今下楼就能把活干,工作家庭两不误,日子也越变越好。
  小小的车间内繁忙的生产线,已成为新民社区妇女们在家门口架起的一道通往小康的“幸福桥”。在家门口奔小康,带来的是稳稳的幸福感,也为小康生活添了团团圆圆的暖意。记者李薇王彤实习记者许婧实习生李文杰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宁夏高标准农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进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醉美稻田画
    醉美稻田画
    南华山中好风光
    南华山中好风光
    宁夏人物
  •  马立军:“这两年要让通城村变个
  •  俞惠明:用坚守和创新酿造最好的葡
  •  沈富裕:巧解富民村"富裕"密码
  •  李秀广:做电力科研路上的追光者
  •  陈晓燕:致富枸杞别样红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