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县园区 > 银川市
兴庆区: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时间:2021-09-01  来源:银川日报
  近年来,兴庆区深入践行“人才强区”战略,通过抓保障、抓历练、抓培育、抓提升,进一步盘活现有人才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实用人才历练起来
  2015年,杨丹走出大学校门,通过选调生招考,来到掌政镇工作,经过6年的历练,她不断学习、转变、成长,当过驻村第一书记、分管脱贫工作的副镇长,现在是镇党委组织委员。
  “我在农村长大,父母也是农民,对于老乡们总有一种亲切感。”杨丹告诉记者,工作这些年,不论是在办公楼里,还是下村入户,或是路边相遇,自己都会尽力解决群众需求。
  掌政镇有个劳务移民安置区,为了摸清底数、明确方向,杨丹带领网格员和工作人员,从劳动力人数、已就业状况、未就业原因和就业意愿等方面进行归纳整理,并完成《掌政镇新创家园社区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方案》的编制,在开展移民帮扶工作中,成立外调组赴海原、西吉、彭阳协调推进新创家园住房产权证办理事宜,还联合就业部门召开10余次招聘会,组织劳动力到企业实地实践,想方设法增加群众收入。
  杨丹说:“虽然工作内容在变,但把群众放在心里的初心底色不会变。”
  事实上,在兴庆区像杨丹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兴庆区实施“干部专业能力提升计划”,选派22名优秀党政青年人才到村任第一书记,助力产业发展。开展专家服务基层助推乡村振兴活动,选派专业技术人才到乡村振兴产业前沿做研究、出成果,科技特派员到生产一线送技术、送知识,有效提升人才助推乡村振兴能力。
  专业人才提升起来
  6月28日至8月8日,11名来自清华大学的博士组团来到兴庆区,他们发挥专业所长,为兴庆区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在为期6周的实践中,博士团先后开展主题实践教育、劳动教育和产业调研等活动,实现了“边走、边学、边实践”的全覆盖沉浸式实践教育。
  兰升是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博士生,他的实践主题是“基于机器视觉的盆栽微型月季品质分级的研究”,在银川爱必达园艺有限公司,他设计图像采集系统,拍摄660组图像,提出一套完整的基于机器视觉的盆栽微型月季品质分级算法,实现盆栽微型月季的自动分级,准确度达到98%,弥补了盆栽微型月季分级研究的不足,利于推动花卉产业标准化、智能化发展。
  兴庆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清华大学博士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兴庆区根据产业发展特点和企业人才需求,推出的“政府+高校+企业”的引才模式,累计有3批次19人到兴庆区参与社会实践,为兴庆区发展注入了新鲜力量和强大动力。
  据了解,兴庆区推动“校地院企”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多所高校建立教学科研、实训实践基地,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和行业领域专家,提升专业培训频次,帮助破解难题。
  人才政策健全起来
  兴庆区构建积极开放有效的政策环境、支持创新创业创造的工作环境、营造尊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社会环境,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实施农村实用人才专项培训计划和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提升行动,建立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通过线上线下培训、选派专家技术指导、一对一政策宣讲等方式,带动一批常年活跃在农业生产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土专家”“田秀才”。
  厘清产业人才清单,对1300余名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分类管理,围绕奶产业、花卉产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开展人才盘点,探索建立导师帮带机制,使乡村人才在各自擅长领域发挥才能。此外,制定《兴庆区人才公寓申请暂行办法》,公寓内配备厨卫设备、床、衣柜等基本家具,符合条件的可免费或低价入住。
  一项项工作举措的推进,实现了人才工作与乡村振兴同步发展、同频共振。接下来,兴庆区将培养更多扎根农村、知农爱农的人才,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资金、产业汇聚的沃土,让广袤乡村充满勃勃生机,迎来更有希望的发展前景。  记者 肖梦琪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青甘宁签订合作协议 助推黄河上游
  •  1月至7月 银川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
  •  梯次培育科技企业促新旧动能转换
  •  持续开展不动产办理“减证便民”
  •  银川开发“第二水资源”助力城市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秋临塞上 乡村如画
    秋临塞上 乡村如画
    银川美如画
    银川美如画
    宁夏人物
  •  于秀芳:择一事终一生 扎根乡村2
  •  吴文彪:新闻战线上不退役的“老
  •  邵予奋:垂暮之年宣讲红色党史
  •  韩占奎:用慈善之爱回报乡邻
  •  顾建兵:把最美好的年华留给贺兰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