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记者从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获悉,经过三年的编制推广,银川市9个园区已全部开展“区域评”工作,目前各个园区已启动“区域评”事项66项,覆盖率达100%。随着“区域评”工作全面推广,“区域评”成果已在小司南机器人、新型高科技植物营养素研发、半导体芯片封装等二十多个项目中得到实际应用。
“区域评”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中推进难度最大的一项改革内容,企业时常因为各项评估工作耗时耗力耗钱,而众多企业重复地投入评估也不利于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快速运行。2018年年9月,为了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方便企业办事,银川市出台了《关于开展建设项目“区域评”工作的通知》《关于采取“多评合一”模式开展区域评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区域评”改革措施。
在“区域评”工作开展过程中,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牵线搭桥、靠前服务,与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苏银产业园、银川综合保税区、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9大园区和编制单位紧密沟通、及时跟进。历经3年时间里,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苏银产业园、银川综合保税区、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银川军民融合产业园、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永宁工业园、贺兰工业园在内的9大园区已全部开展“区域评”工作。各园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陆续针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安全预评价、压覆性矿产评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气候可行性论证、水土保持方案、防洪评价、地震安全性评价、文物保护评估开展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
据统计,目前各园区共启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地震安全性评价等“区域评”事项66项。“区域评”成果也在二十多个项目中得到实际应用。项目单位借助园区编制的评估报告,节省了大量运行时间和运行成本,目前“区域评”工作年均可为投资企业节约5000万元以上。 记者 陈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