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了嘛,你看这房前屋后多干净漂亮,跟过去的破旧和脏乱差比,变化很大。”金凤区良田镇金星村村民童玉莲的幸福写在脸上。
“不变嘛,咱们带着村民把院子拾掇美气了,大家生活得才能更幸福,乡村振兴的初心不会变。”金星村党支部书记杨亮信心满满地说。
步入金星村的巷道,随处可见村干部、党员、村民撸起袖子、弯下腰,打扫路面、整理沟渠……农户院落整洁有序、家风文明和谐,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如今的金星村一改以往的破旧,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没了,私搭乱建明显减少,空心房旱厕拆除,沿线路面拓宽,古香古色的庭院跃入眼前,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让金星村“颜值”飙升,而这背后则是全市建设美丽乡村、推动绿色发展的“大计”。
工作方法变了 为民服务的初心不变
金星村是移民搬迁村,作为银川市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类保留庄点,整体基础设施薄弱,“脏乱差”问题较为突出,农民收益城乡差距大。如何在保留原有村落民居的同时,加快补齐金星村人居环境短板,建设村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外围打造,庭院改造、环境卫生专项治理、乡风文明培育,自今年8月20日起,良田镇和金星村实现镇村两级联动,正式实施金星村1~4队示范点打造项目,以点带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再提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政府的引导,更需要村民积极参与。此次金星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对长期存在的土坯房、空壳房、违章建筑等问题下重手、动真格,杨亮面临不少棘手难题。
如何动员村民支持并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杨亮和其他67名镇村干部转变工作方式,开村民代表会,组织部分党员群众前往红寺堡区永新村、弘德村实地学习参观,干部入户动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广泛宣传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庭院建设的重要意义,激发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提升、做好房前屋后卫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少人都在庭院搞养殖,突然不让养肯定不干。光嘴上说整治房子有多好,效果不大,必须得有实际行动。咋办?村干部带头先整自家院子嘛。”杨亮笑着说。金星村“两委”班子成员从自家庭院整起,1队~4队3户党员户带头率先做好庭院整治提升,通过示范带动,转变村民观念。
人居环境变了 幸福生活的信心不变
“刚开始咱也不理解么,这院子拾掇好了有啥用?现在看到新院子,心里都是美的。”51岁的童玉莲说。
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中,金星村充分考虑村民的意愿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通过“拆、清、整、修”,同步打造共享庭院、示范庭院、标准庭院。
步入童玉莲家的庭院,干净整洁,长廊、石桌、果树勾画出一幅美丽乡村图景,顺着水泥硬化的小路,便步入视野更开阔的“共享庭院”,在这个大庭院中,包括童玉莲家共有13户村民,有广场、烧烤区、儿童游乐区、凉亭等不同区域,这里,已经打破了传统庭院的概念。
“过去院子可不是这个样子,我们这房子是2008年建的,过去院子里的地没有硬化,一刮风家里沙土四起。改造后咱们13户的院子成了‘共享庭院’,想着以后西边那间屋子能不能改成农家乐,游客来了还能赚点钱。”童玉莲笑着说。
随着“共享庭院”的成果日渐呈现,不少村民从质疑逐步转变态度,庭院改造意愿高涨,从被动接收到主动了解整治方案,最终签订改造合同。
“过去不少人乱扔垃圾,庭院乱堆乱放,村上通知要打扫卫生,我们队一下子就报了50多人,大家争着抢着清扫巷道、庭院卫生,都希望自家庭院和门口干干净净的。”金星村村民于红莲说,生活环境好了,日子才更有奔头。
思想观念变了 乡村振兴的决心不变
庭院靓了,如何保持整治成果?
金星村创新方法,通过“正向+反向”双重激励,以人居环境整治“红蓝榜”“积分制评比”“美丽庭院”评选等为载体,调动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
让村民充分享受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发展带来的红利,仅是金星村走向振兴的第一步。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我们拓宽乡村发展路径,以金星村为试点,做活做大‘共享庭院’经济,打造农产品展示厅、烧烤广场、商业网点、共享集装箱、民宿等功能性场所,引进椒麻鸡、凉皮等特色美食,建成集民宿、餐饮、休闲、采摘为一体的乡村文旅示范点,从而增加村民的收入。”金凤区良田镇党委书记李波告诉记者。
如今,金星村人居环境大变,村民精神也日益丰盈。“共享庭院”打通了院墙,将农家院落变成果蔬采摘、农事体验、亲子互动、民俗传承、主题教育、旅游观光、休闲民宿的基地,将乡村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创业,更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开放、包容的新农村,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记者 詹思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