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以来,兴庆区辖区不少非遗传承人通过创作作品,表达对一线抗疫人员的敬意和战胜疫情的决心。
“我想通过葫芦烙画的形式把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感动瞬间记录下来。”54岁的陈湘军是银川市级非遗传承人,走进他家里,一件件栩栩如生的葫芦烙画映入眼帘。
据了解,制作一个精美的葫芦烙画需要一周的时间,在创作之前,首先要选品相好的葫芦,然后仔细打磨,烙画的时候还要准确把握烙画笔的火候和力度,确保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虽然花费时间较长,但是能将抗疫精神表现出来,还是很值的。”陈湘军说。
最近,陈湘军完成了一件名为“守候”的作品,这幅画的原型是非遗传承人王语涵,疫情防控期间,她全程参与月牙湖乡一个村子的核酸检测信息录入工作,工作每天超过12个小时,在工作空余时间趴在桌子上休息片刻的照片让陈湘军十分动容,他便决定将这个瞬间定格 。
作为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张云仙也在用同一种方式参与到战“疫”中。她告诉记者,每当在新闻上看到白衣天使忙碌的身影、志愿者飞奔的画面,都深深的感动着自己。于是,她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融进一张张薄纸,剪出《保卫家园》《护佑家园》等剪纸作品。
“今年是牛年,《保卫家园》这幅作品剪了九头牛,牛象征着稳固,牛角向外抵抗病毒。《护佑家园》用了九只老虎,寓意着虎年大家平平安安。”张云仙介绍,创作抗疫剪纸作品,形式要更为灵活,题材更为丰富,才能最大化的传播抗疫正能量。 记者 肖梦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