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中小企业预留政府采购份额,保障中小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完成8笔“政采贷”业务,政采贷合同总额1495万元……这些切切实实的福利已让无数企业受益。政府采购作为国家营商环境测评中的重要指标,已经融入银川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举措中。6月2日,记者采访获悉,银川今年将着力抓好政府采购计划审批备案管理,加大采购项目的监管力度,积极推动政府采购工作标准化、规范化、透明化,全力推动政府采购指标在“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中的作用。
为了保障中小企业公平竞争,今年以来,银川市统筹面向中小企业预留政府采购份额,有效保障了中小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截至一季度末,市本级采购总额22664.52万元,其中中型企业采购总额6669.5万元,占采购金额比重为29%;小微企业采购总额14124.59万元,占采购金额为62%。2021年市本级采购总额15.28亿元,按照规模划分,大型企业为2.88亿元、中型企业为2.81亿元、小微企业为9.58亿元,占比分别是18.9%、18.41%、62.69%。与2020年相比,面向中小微企业预留政府采购份额的政策,有力地促进了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让中小企业享受到了法治化、市场化的政府采购营商环境。
目前,银川的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通过自治区搭建的“政府采购合同线上信用融资系统”向金融机构提出申请,金融机构在政策范围内依据政府采购中标通知书和合同,即可为供应商提供一站式融资服务,大大加快了“政采贷”业务推进。截至4月底,银川已经完成8笔“政采贷”业务,政采贷合同总额1495万元,线上融资总额1672万元,进一步增强中小微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了中小微企业发展。
在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时,银川市已经构建了透明公开阳光的采购工作体系。今年以来,银川市按照自治区要求实现了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交易,大大提升了政府采购工作效率。在政府采购过程中,采购公告信息、采购结果信息、采购合同信息、单一来源公示信息、投诉处理结果公示等信息统一在线上发布,确保了从采购预算到采购过程及采购结果的全过程信息公开。通过信用评价管理、推行“承诺信用制”、推进联合惩戒等工作,银川已经逐渐营造起“公开、公平、公正”政府采购运行环境,政府采购公信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记者 陈玲 杨韶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