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有特色。近年来,海原县紧扣农村产业发展要素,深入推进海原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努力让群众实现增收,走出了一条符合海原县实际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子。
“赶上了党的好政策,现在村里几乎家家都搞养殖,咱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近日,在海原县贾塘乡贾塘新村,村民马生昌在牛棚里一边清理牛粪一边说:“养了5年牛,从最初的3头牛发展到如今的50头,债务也还完了,小货车也开上了,我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贾塘新村包村干部马志义介绍,目前,贾塘新村牛总存栏数589头,种植饲用玉米1186亩、秋杂粮793亩、油料122亩,有了产业支撑,村民收入有了保障。
近年来,海原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宁夏中沙绿城有限公司、宁夏老庄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海原县新希望牧业有限公司等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项目。按照每个产业都有一个或几个龙头企业带动,以企业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健全完善产业链、价值链和利益链,打造种植、养殖、加工全产业链,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海原县祥泰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学东告诉记者,苍湾村连片千亩红葱种植基地共涉及159户,流转土地2100亩,每亩流转费200元。合作社通过运用新理念、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每亩每年纯收入至少2000元。同时,基地种植、除草、收获期间,每天务工人数不低于200人,每人每天100元劳务工资,有效增加群众产业净收入,带动周边群众增加收入。
据了解,按照“一带两廊”规划,海原县以产业振兴为突破口,通过提升传统产业,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现代农业,构建了“一主四特+X”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即以高端肉牛为主的草畜主导产业,马铃薯、瓜菜、小杂粮、枸杞中药材四大特色产业,以及小茴香、葱韭蒜、香水梨等小产区优势产业,实现了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和农民增收向稳定可持续转变。 (全媒体记者 李洋 马彦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