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县受持续干旱少雨天气影响,导致土壤失墒严重,而甘城乡是海原县旱情最为严重的乡镇之一。为有效应对灾情,减少群众损失,甘城乡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采取“以牧补农、以工补农、政策帮农、救助保农”等措施,积极开展抗旱工作,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问题,降低经济损失。
骄阳似火,即使已经立秋,甘城乡还是没有迎来一场有效降雨。甘城乡乔畔村村民张克珍今年种了45亩玉米,本想着等到玉米丰收,自家的5头牛就不愁草料了,没想到遇到这样的天灾,玉米没有长成,他只能盼望下一场透雨翻改禾草。乡党委、政府相关负责人多次来到张克珍家,了解他家的受灾程度、受灾面积、牛畜饲草储备及缺水情况等,帮着对接保险公司理赔,动员他的儿子儿媳外出务工,为他细算并发放各类涉农补贴,最大限度降低损失。
“今年颗粒无收,草料都没有收成,我们养的几头牛,草料今年全都没有了,得亏乡政府给我们补助8000多元。如果不是党的好政策,我们都没办法活了。感谢共产党,相信我们会渡过难关的。”张克珍说。
为稳定群众收入,甘城乡把劳务输出作为抗旱救灾、增加农民收入的长期有效措施,在宣传鼓励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外出务工的同时,积极与辖区内施工企业对接提供就业岗位,让不能外出务工的群众实现就近务工增加收入。
针对今年特别干旱的实际情况,甘城乡及时组织乡村干部对农作物受灾面积进行摸排,积极核实补贴发放信息,在上级财政下达资金到账前实现种植户信息与种植面积确认,并积极与银行对接进行预发放,有力地保障了补贴资金精准高效发放到位。截至目前,全乡已兑付惠农资金633万多元、扶贫资金342万多元。
甘城乡乡长李军说:“今年天气干旱,乡党委政府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一方面将积极动员养殖户做好饲草料储备工作,确保不因旱情影响而减少养殖数量,另一方面积极对接县就创局辖区内施工的企业,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大旱之年,乡党委政府必须带领群众积极应对,确保群众减产不减收入。” 通讯员 李国燕 田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