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要素。近年来,中宁县深入实施“人才强县”发展战略,从引进高端人才到培训农村实用人才,从靶向培育人才到回引返乡创业人才……中宁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创造出了一批特色鲜明、可复制性强、示范作用突出的典型经验做法。
中宁县构建靶向育才机制,出台《中宁县特聘专家柔性引进办法》《中宁县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成立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将人才工作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实行县四套班子领导干部“1+X”联系优秀人才制度,建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工作机制。并将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体系,作为干部表彰、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
同时,中宁县拓宽引才渠道,坚持多渠道、精准、灵活、高效引才,形成“项目+人才”“平台+人才”“成果+人才”等多种柔性引才模式。积极引导扶持企业建设科技研发平台,培育研发队伍,提升研发能力,大力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截至目前,通过产业集聚发展、循环发展积极搭建创业平台,全县“专精特新”企业增至38家,积极引导扶持天元锰业、早康等企业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先后成立2家院士工作站、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技术创新中心、2家技术中心。
“我们全面贯彻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注重‘土专家’‘田秀才’的培养,加大帮带力度,举办枸杞病虫害防治、苹果、红枣等技术培训班160余期,培训农民16000余人次。”中宁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白斌说,目前,中宁县组织开展新型农民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540人、举办城乡劳动力砌筑工、焊工等培训6550人、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炼钢工、钳工等2698人、创业培训1230人。
为创新人才服务形式,满足各级各类人才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中宁县进一步健全完善鼓励创新政策措施和各项配套制度,建立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支持各类人才和企事业单位创办科技型企业、申报发明专利、转化应用高新技术成果、设立创新研发平台,通过制度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感情留人,遏制人才流失。(记者 谭勋泽 梁旭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