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沙坡头区永康镇彩达村,村民正围着苹果树“打转”,“土专家”郭建华正在向村民讲解苹果树管护技术要领:“修枝整型一是增强果树的挂果年限,二是把多余的徒长枝和营养枝剪掉……”
自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沙坡头区充分发挥“土专家”“田秀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郭建华和很多村民一样,曾经四季辛劳,一亩三分地的收成牵挂心头。如今,郭建华这个种田的“老把式”,不仅跟着技术人员学习苹果种植技术,还成了当地的“土专家”。
如今,依靠“政府‘下单’,农民‘点菜’,部门‘主厨’”的培训模式,像郭建华一样活跃在彩达村田间地头的“土专家”就有好几人。这些富有创业激情和创新精神的“土专家”“田秀才”,不仅自己实现了增收致富,也推进了农业产业发展,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成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大学毕业的村民张青是一名80后“新农人”。10年前,他离开工厂返回家乡,一门心思开始种植苹果,中间因历经了霜冻而亏损,也因为干旱而受过打击,但是张青一路坚持下来,终于掌握了成熟的种植技术和本领,成为当地有名的苹果种植大户。
说起这些年成功种植“秘籍”,张青表示,学习培训十分重要。从2017年开始,张青抓住机会坚持参加沙坡头区农业农村部门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各种学习培训机会,开拓视野、充实知识、提高技能。“培训是免费的,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很难得,每次我早早就报名了,哪怕再忙也挤出时间参加。”一轮轮培训下来,从农业政策、理论知识到实用技术,张青受益匪浅,把学到的技术用在自己的果园里,出产的苹果在产量和品质上也得到了提升。
“科技致富不是一句空话,干农业除了舍得投入,还要加强学习更新技术,才能尽量避免损失,增产增收。”张青说,去年的寒潮导致很多苹果种植户遭遇霜冻减产,但由于他防护措施做得好,没有出现大面积霜冻情况。
俗话说,高手在民间。为大力挖掘乡土人才,沙坡头区积极探索农村实用人才培育模式,将经营有方法、养殖有经验、种植有技巧、销售有路子的“土专家”“田秀才”登记造册,重点培养。这些乡土专家都是在农业生产经营一线,应用技能突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群众认可度较高,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作出突出贡献的技术骨干、行家里手,或者是涉农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中具有专业技术才能的体制外人员。
在乡土人才培育过程中,沙坡头区通过“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手把手”教,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 “面对面”送技术上门服务,不断提升创富带富本领。积极引导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建立实训基地和田间学校,定期开展农民职业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一批、吸引发展一批、培育储备一批,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帮助群众转变观念,提升致富能力。 (记者 吴小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