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首页 > 大头条
宁夏营商环境何以稳步提升
时间:2020-03-31  来源:经济日报
  “从投资建厂到生产线开工运行不到5个月时间,在银川开发区能有这种速度真的没想到!”从深圳来宁夏投资的闽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广良对记者感叹道。
  中航(宁夏)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写信感谢银川海关:“雪中送炭助力企业高科技产品出口,为区域经济作出贡献。”
  哪里的营商环境优、服务质量好、办事效率高,资源就会往哪里流动,人才就会向哪里集聚。作为经济欠发达西北省区,宁夏近年来狠抓营商环境建设,为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中,宁夏营商环境综合排名全国中上水平。在国务院办公厅组织开展的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中,宁夏2018年度、2019年度连续排名西北地区第1位、全国第11位。
  补短板 对标先进省份
  据自治区发改委优化营商环境法规处工作人员介绍,2018年下半年宁夏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全区营商环境进行了全面评估。之后自治区组织各地市牵头部门去北京、上海等先进省份考察学习,深入查找全区营商环境建设中的短板和问题。
  民营企业普遍反映简政放权不够配套,往往是上面放得开,基层管得紧,执行政策僵化;一些地方政府履行合同责任不到位,新官不理旧账;新开办企业仍旧存在多头管理、环节多、协同差、落实难等现象,尤其银行随意停贷、压贷和断贷现象,更是令一些新落户企业苦不堪言。
  如何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宁夏的答案是必须实施“硬措施”,以“优”无止境的实干精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019年4月,宁夏对标先进省份制定出台了“1+16”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
  在简化企业开办方面,推出了1+N多证联办审批模式,为办事群众准备了69项“菜单”,实现了准入、准营“一件事情、一次办好”。在简化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办理方面,实现审批办理“一网”化、审批事项规范化、审批时限可控化、审批流程重塑化、审批服务集成化、审批监管链条化。在简化企业获得电力方面,推行“1证+承诺”即可办电模式。在简化财产登记方面,推行财产交易、纳税、登记窗口“一窗受理、并行办理”服务,对特殊项目开辟快捷通道。
  优环境 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江水暖鸭先知。我公司与中国最大的航空发动机研究院联合研发多年的石墨烯项目为什么投放到银川?原本打算建在沿海城市的6个系列项目为什么也全迁到这里?因为银川经济开发区优良的营商环境。”宁夏汉尧石墨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凯说。
  银川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高言杰说:“近两年银川市依托宁夏政务服务‘一张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着力打通政务服务信息系统。‘我的宁夏’政务移动端上线运行,提升了掌上办、指尖办的获得感。”
  中航(宁夏)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2019年7月,该公司与香港特区相关企业达成价值50万元的免疫调节试剂销售协议,要求20天内首批8支试剂到港。
  “这是我们的产品首次出口,如果不能顺利完成首批发货,公司面临违约风险,对今后出口有很大影响。”中航(宁夏)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人体细胞库负责人陶博告诉记者,由于是定制化试验产品,没有标准可以依据,公司曾计划从其他城市出口,但无功而返。银川海关了解企业困难后,派关员现场指导企业完善手续,第一批货按合同约定抵港。
  破瓶颈 金融环节不放松
  宁夏营商环境的痛点和瓶颈主要表现在金融层面。宁夏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刘正虎介绍,尽管国有银行对宁夏支持力度比较大,多年来宁夏全区存贷比超过75%,2019年达到118%,但是小微企业融资还是比较困难,主要原因是产业基础薄弱,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形成了越是融资渠道少越是依赖银行贷款的恶性循环状态。
  如何在防控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服务力度?刘正虎介绍,近两年宁夏实施多项运行机制改革。一是推行“金融+”,即通过组织每周末一次融资沙龙、每月一次讲座,每季度一次融资对接,使得政府各部门、企业、金融机构之间打好组合拳,提升协同发展力;二是建立健全“债委会”制度。一个企业往往有很多家银行贷款,贷款额度最高的银行组织所有债权人,成立债权人委员会。大家共同商讨后达成一致意见,协同对企业采取续贷、展期等方式,帮助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维持生产经营稳定。三是建立困难企业帮扶机制,即在帮助稳定企业信贷支持基础上,推动各市县建立政府背景性质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利用政府公信力帮助企业融资增信。
  “来银川投资建项目,落地速度快,融资条件也相当好。”来自江苏的企业——银川中轴智造小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益告诉记者,“轴承小镇”亩均投入2500万元,亩均产值将达到5000万元乃至1亿元。该企业第一笔投资5100万元已经落地,银川经济开发区筹措4900万元做配套。
  “最重要的转变是领导干部作风的转变。”宁夏发改委主任许宁介绍,“干部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企业角度变‘我要怎么办’为‘企业要我怎么办’。我们将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为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
  本报记者 拓兆兵
编辑:徐晓斌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银川多路公交首班时间、发车间隔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因新冠
  •  305家!宁夏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发布
  •  宁夏回族自治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
  •  关于《2019年度银川市打赢蓝天保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探访元宝湖
    探访元宝湖
    贺兰山的春在绽放的山花里
    贺兰山的春在绽放的山花里
    宁夏人物
  •  高源:和葡萄酒一起记录银川四季
  •  市临时急救医院杨楠:战场多面手关
  •  “疫”线闪耀“火焰蓝”
  •  徐正国:从困难中磨砺出从容
  •  王新明:深耕本地品种自育回报社会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