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院绿意盎然,成为乡村旅游新风景。记者 郎凯 摄
自2018年以来,我市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将全市286个行政村划分为80个示范村、112个提升村、94个整治村进行分类管理,以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及村容村貌提升等目标任务为抓手,奏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最强音,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目前,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6%,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5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达到93.4%,金凤区、贺兰县2个县区被评为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镇北堡村、华西村、昊苑村等29个行政村被评为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西夏区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金凤区被评为2020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亮丽一笔。
虽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已经结束,但宜居宜业的乡村仍需持续打造。今年,银川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2021年工作方案》,坚持把乡村治理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固本强基的有力抓手,强化党建引领,深化“三治”融合,积极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按照工作方案,全市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将所有行政村分为85个示范类村庄、87个提升类村庄、89个整治类村庄和11个其他类村庄,按照“提升一批、打造一批、撤并一批”的思路,接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
其中,示范类村庄重点从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农建水平、推动产业兴旺、建设“美丽庭院”等方面,促进“四美”(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打造业兴、民富、村强、人和的标杆村。提升类村庄将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村庄清洁行动,推进产业提质增效,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打造基础设施健全、环境整洁、村容村貌良好的样板村。整治类村庄按照保留类和搬迁撤并类两类分别治理,重点从拆危拆违打造新环境、探索改革发展新模式、培育产业集群新业态、激发移风易俗新风尚等方面改善人居环境。其他类村庄则创新工作思路,统筹做好当前环境卫生整治和今后的长效治理,按照一村一策制定整治措施,逐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我市将着重推动公共基础设施深入往村覆盖、向户延伸,持续开展农村庭院、公共空间治理,进一步强化乡村振兴的要素支撑,不断完善农村厕所管护运维长效机制,以城带乡、多村联建配套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以村庄清洁提升行动“春夏秋冬”四季战役为抓手,让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记者 梁小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