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现在看到的是《茶酒论》的复制版,由唐代进士王敷撰写,采用拟人手法,论述茶酒的尊卑之争,并描画出二者特性,可谓是茶酒文化皇冠上的珍珠,直至今日它仍充满现实意义而不失趣味……”9月27日上午,在银川市闽宁镇闽宁阁,中法文化论坛策展人李娜声情并茂地带领嘉宾参观《再论茶酒》文化交流艺术展览。
本次文化展览作为第二届中法葡萄酒文化论坛活动之一,基于《茶酒论》手稿及以往中法两国间关于茶酒的文化交流成果,以《再论茶酒》为题,围绕茶、酒而绵延数百年的文化传统和生活艺术进行展示,让新科技和新艺术通过《再论茶酒》展览惠泽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该展览将持续在闽宁镇闽宁阁四楼免费展出。
据介绍,1900年6月22日,在甘肃敦煌的莫高窟中,发现了一个近三米见方的密室,内藏了一千多年前由唐代王敷(乡贡进士)所著的《茶酒论》(手抄本)重见天日,但原著久已不传。在展览现场,《茶酒论》手稿的复制版引发了观众的好奇心,大家在观赏的同时也品读《茶酒论》的深远意义。
展览入口的《品牌之墙》是由红酒塞和茶叶做成的大型装置,并附有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各酒庄的logo,展示了中国自有品牌力量的崛起。
展览第一部分主题为“茶酒起源”,图文讲述了神农种茶和古希腊神话中种植第一株葡萄的远古传说,视频则讲述了葡萄酒专家与茶艺大师的深刻4对话。
展览第二部分主题为“茶酒器物”,展示了清华大学老师白明的茶器作品和茶叶组成的装置,以及中央美术学院老师吕品昌的三幅瓷板画作品,以及一些巴卡拉水晶杯和名家书法作品。
展览第三部分主题为“茶酒之路”,以《茶酒之路》传播地图为主线,展示“一带一路”和葡萄酒产区的重合之处。
展览第四部分主题为“茶酒与艺术”,展示了从2015年至今,中国在茶酒与中法文化交流上的部分成果。其中艺术家倪玲玲用葡萄皮和茶叶染成的丝绸作品《气味之旅1、2》,刘聪绘制的一组葡萄主题的丙烯画作《轮回》,法国摄影师马黎的作平《杂乱》,马笑笑绘制的《葡萄纹样》和两幅风景小画等艺术作品也凸显出活动主题。
展览第五部分是大型沉浸式投影视频《再论茶酒》,以茶酒论原文出发,详细阐释了“地水火风”对于茶酒作为时间的产物的重要作用。融合了贺兰山葡萄田和武夷山茶园的美丽风光,人工酿造茶酒的艰辛,以及茶酒给人带来的极致感官享受。
观众们参观后纷纷表示,此次展览内容丰富,对茶酒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特别是沉浸式《再论茶酒》视频展示特别震撼,银川特殊的风土地貌,是大自然给予银川的馈赠,相信今后银川葡萄酒产业会越来越好。 记者 闫茜 梁小雨 李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