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首页 > 焦点图片
竞逐新材料产业“蓝海”银川底气何在
时间:2022-07-18  来源:银川日报
  ①天通银厦新材料有限公司工业蓝宝石晶棒生产车间。
  ②隆基硅单晶硅棒生产车间。
  由单一生产向精深加工转变、由一产独大到融合发展、由传统产业向产业集群跨越……推进全产业链绿色发展,着力构建现代绿色经济体系,在打造全产业链、推进绿色转型的道路上,银川市助推新材料全产业链发展步履铿锵。
  近年来,银川市抢抓国家实施“双碳”和自治区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重大战略机遇,瞄准新材料发展的重大契机,充分发挥产业基础、配套条件、集聚效益等优势,把新材料产业作为重中之重,紧盯头部企业,坚持招大引强,落地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聚集一批在国内国际领先的行业头部企业,初步构建了产业集群化、产业链较为完备、产业配套齐全的发展格局。
  全产业链基本形成
  今年6月7日,总投资66亿元的隆基10GW单晶电池项目一期正式投产,二期喜迎开工,这是西安隆基在与银川市多年深度合作的基础上,继续就硅材料和新能源领域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完善产业配套、实现集群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银川培植产业新动能、打造“中国新硅都”的务实之举。
  在银川,宁夏鑫晶盛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的工业蓝宝石晶体制造加工项目,已完成576台300公斤级蓝宝石晶体生长炉安装;宁夏中环光伏材料有限公司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慧工厂项目,前不久迎来首颗G12单晶顺利下线,项目主打产品G12单晶硅片能够有效提高光电转换率及产出功率;同时,宝丰电池及储能集装系统等一批重大项目也在加紧建设……
  一条条产业链正在形成新的生态圈,加快推进银川市新材料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经过多年布局发展,银川新材料产业沉淀了多项‘打破壁垒’‘填补空白’的新技术,建成若干‘业内最大’‘行业领先’的大项目、新项目,已引进和聚集隆基、中环等国内光伏行业龙头企业,形成拉晶、切片、电池到配套的坩埚、热场、串焊等较为完整的光伏硅产业链,年内将形成具备单晶硅棒100GW、硅片23GW、单晶电池10GW、串焊机产能1800台的产能,在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银川市扎实开展产业项目三年攻坚行动和“五比”活动,启动工业要素竞争力产业研究、建设“中国新硅都”战略研究,量化全市要素比较优势。编制光伏硅等8个细分领域产业链、技术链、供应链、销售链“四链图”,引导链式招商、精准招商,全力推动产业做大做强。
  如今,越来越多的新型产业在银川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除光伏产业外,硅片、石墨烯、工业蓝宝石也把银川作为新兴产业最佳承接地。利用宁夏气候、电力和政策优势,银川正在大力发展以光伏材料、蓝宝石材料、新型半导体材料、电池材料等领域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引进新材料龙头企业,多措并举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在培育行业内“单打冠军”的同时,加快扩大规模形成聚集效应,不断推动新材料产业拔节孕穗、提档升级。
  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走进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5GW单晶硅棒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将一车接一车的硅料送进单晶炉。经过几十个小时连续不断的高温加工,一支形状如铅笔、长度可达5米的硅棒顺利出炉。经过进一步切片加工,这些硅棒将进入国内外光伏产业领域。
  在宁夏天通银厦新材料有限公司晶体加工车间内记者看到,各个设备正忙碌运转。目前,公司蓝宝石一期、二期项目,综合产能达到2000吨/年,居全国首位。随着5G技术的应用,强度高、硬度大、耐冲刷的工业蓝宝石已成为新材料领域的又一匹“黑马”。
  银川隆基P型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4.06%,保持全行业领先地位;宁夏中欣晶圆拥有世界最先进的集成电路大尺寸硅片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空白;小牛自动化研发的太阳能电池片全自动串焊机,打破了全国光伏串焊机依赖进口的局面。
  今年以来,银川市进一步完善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兑现企业产值增量奖补,对优势产业企业产值实行“节点奖励”+“增量奖励”,建立小升规、专精特新企业后备培育库,壮大龙头企业,发展“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光伏材料生产加工领域规上企业4家,占市级规上企业比重为1.1%,对市级规上工业产值的贡献度为22%。光伏材料领域产值突破100亿元以上企业1家,50亿元以上企业1家,龙头企业集聚产业链,“专精特新”企业保障供应链的发展模式基本形成。
  目前,银川市已建成光伏材料、太阳能化学转化技术2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高效单晶硅片制备、半导体级硅晶圆材料工程技术中心等6家自治区级以上研发平台,建成具有西北最高水平的新材料分析检测中心,填补了当前银川乃至宁夏新材料产业相关领域无法在本地进行检验检测的空白。
  打造“中国新硅都”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装备和制造业的基石。为了更好地推动新材料产业向高端、绿色、节能、环保发展,银川市全力构建集科研、产业于一体的新材料协同创新生态体系。
  “从产业到产业链,再到产业集群,我们用技术和实力拥抱新科技,推进新料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我们将奋力实施新型工业强市计划,加快‘六新’产业发展,统筹投资力度、增长速度、能耗强度,着力夯实光伏材料产业基础,做大产业规模,强化产业集聚,提升产业能级,加快推动建设‘中国新硅都’的决定、配套政策、实施方案等政策落地,推动光伏材料全产业链提升核心竞争力。”
  同时,银川市还将培育壮大骨干企业,提升新材料产业发展能级。对全市24户重点新材料企业开展精准运行服务,特别是重点龙头企业;围绕重点头部企业、产业,建立产业链供应链需求数据库,针对产业链、供应链薄弱环节,开展2~3次新材料、高端装备细分领域重点招商活动,力争精准招引一批强链、补链、延链项目。到2026年,光伏材料产业产值增长至1700亿元,配套产业产值达到百亿元,单晶硅整体产业产值再造一个市级工业,建成国内光伏产业发展新高地。
  除此之外,银川市坚持“项目为王”,将科学测算项目投入产出账、生态环保账、社会效益账,充分发挥隆基、中环等头部企业集聚带动效应,以商招商、配套招商、产业链招商,引进建设一批含金量足、含绿量高、含碳量低的优质项目,着力完善产业链条,做大产业集群;抓住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建设有利契机,大力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加快实施宝丰光伏+锂离子储能+电芯制造+集成集装系统全产业链项目,积极建设综合性、示范性“绿电园区”,打造绿电供应、绿色制造、绿能开发的闭环产业链。
  工业制造,材料先行。在龙头企业的虹吸效应带动下,银川市新材料产业链正吸引众多企业落地生根。接连不断的利好,触发了银川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加速引擎。一批市场规模大、技术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开始深度介入新材料应用领域,与新材料产业形成有效联动。新材料产业链不断变长的同时,也正在逐渐走向集群化。新材料产业正成为银川全力竞逐的一片新“蓝海”。  记者鲍淑玲文/图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宁夏高标准农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进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青铜峡库区湿地:水清任鸟飞
    青铜峡库区湿地:水清任鸟飞
    沙湖国风赏荷季
    沙湖国风赏荷季
    宁夏人物
  •  李君:听党话跟党走 为乡村振兴添
  •  固原市委书记冼国义:凝心聚力打
  •  中卫市委书记张利:借数腾飞全力
  •  吴忠市委书记徐耀:建设绿色发展
  •  刘秉儒:甘做“先锋物种”,让宁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