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首页 > 焦点图片
打造“两都五基地” 银川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2-09-08  来源:银川日报
  ①宁夏隆基乐叶年产5GW单晶电池项目生产线。
  ②深加工的枸杞原浆。
  ③正在建设中的宝丰电池及储能集装系统示范项目。
  ④建设中的蒙牛高端奶全产业链百亿集群综合项目。
  ⑤集成电路大尺寸硅片生产线。
  ⑥贺兰山东麓葡萄种植基地。
  两都五基地
  ◆世界葡萄酒之都
  ◆中国新硅都
  ◆新型电池制造基地
  ◆智能终端和半导体材料生产基地
  ◆枸杞精深加工基地
  ◆高端奶产业基地
  ◆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基地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宁夏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银川市作为首府城市,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在推进能源转型、产业绿色发展、低碳新技术应用、双碳制度创新等方面大胆实践,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上不断创新,提出在全区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坚定不移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经济强。银川市把产业发展作为建设先行区示范市的重中之重,围绕“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发展布局,聚焦“三新”产业,突出全产业链升级、集群化发展,全力打造“两都五基地”。
  打造世界葡萄酒之都放飞紫色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对葡萄酒产业发展寄予了“假以时日,当惊世界殊”的期望。银川市牢记嘱托,抢抓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机遇,突出生态价值、重视酒旅文化、强化品牌贸易,探索三产融合新模式、新业态。
  截至2021年底,银川市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25.2万亩,酿酒葡萄产量7.5万吨,建成投产酒庄66个,葡萄酒年产量4.8万吨、6400万瓶,3A级以上旅游酒庄6家,年接待葡萄酒旅游人数50万人次,产业综合产值达230亿元。
  为全力推进贺兰山东麓未开发荒地、工矿裸露废弃地等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把修复生态与发展葡萄酒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今年4月我市启动了“银谷世界碳汇葡萄园”建设。该项目是在“金滩”和“银谷”两地的废弃砂坑启动的共建项目,作为自治区重点项目之一,是集葡萄种植、酿酒、活动赛事、旅游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葡萄酒产业综合体项目,将利用张骞葡萄郡内约3500亩高家闸砂坑,规划建设两座品牌酒庄、贺兰山东麓特色酿酒葡萄品种展示园、共享酒窖等。无独有偶,图兰朵葡萄酒小镇项目也在紧张有序的建设中。该项目将围绕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葡萄酒文化旅游度假,打造集商务休闲、亲子度假、红酒艺术、运动健康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高品质文旅度假小镇。
  打造中国新硅都夯实绿色发展之路
  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银川市产业转型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将光伏硅产业作为产业升级、能源转型的重点,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隆基、中环等一批国内光伏行业龙头企业聚集银川,已形成从拉晶、切片、电池到光伏发电以及配套碳纤维、坩埚、串焊等光伏材料的全产业链。太阳能级单晶硅已形成95GW单晶硅棒、23GW硅片、12GW电池产能,半导体级单晶硅、集成电路大硅片产能占全国近三分之一,全市单晶硅产业规模优势初步显现。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知名的太阳能科技全产业链制造商、全球最具价值的太阳能科技公司和光伏企业。2008年该企业入驻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累计投资超过100亿元,形成了从拉晶、切片、电池到组件的光伏发电产业链条。隆基硅5GW、隆基乐叶7GW、隆基光伏15GW、隆基乐叶3GW等项目相继落地银川。2020年5月,隆基光伏公司年产15GW单晶硅棒和15GW硅片项目顺利投产,完成1500多台单晶炉和330多台切片机安装,新增就业4000余人,2022年预计产值达到150亿元。隆基乐叶年产7GW单晶电池项目的建成打通了全市从拉晶、切片、电池到组件的全光伏发电产业链条,形成光伏产业聚集效应。该项目总投资40.5亿元,完成单晶电池及配套生产线22条并达产,新增就业3000余人,2022年预计产值达到70亿元。
  打造新型电池制造基地谋定长远布局碳中和产业
  银川市抢抓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建设机遇,围绕绿能开发、绿电生产、绿色发展,推进电化学储能等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汉尧石墨烯、墨工科技等储能材料生产企业相继投产试运行,宝丰储能电池全产业链示范项目建成后将形成我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储能电池生产项目,对优化全区产业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重大意义。
  宁夏墨工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以石墨烯及延伸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主要经营业务的企业,其产品在电子信息、新能源、储能、热管理、节能环保以及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一提的是,其产品生产过程无氧化还原,无污染,保持了石墨烯超高的导电导热等力学、光学、电学等特性。2019年,引进中国科学院过程研究所“高品质石墨烯绿色过程制造装备3.0前沿装备及技术”,启动“宁夏墨工科技高纯石墨烯及应用项目”的建设工作,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20吨高品质石墨烯粉体、2000吨石墨烯浆料的生产能力。
  中钢新型材料(宁夏)有限公司实施了年产2万吨特种石墨产能项目,通过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存储、磨粉混捏、成型、浸渍、焙烧、石墨化、销售等全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建成后可实现年产特种石墨材料2万吨,每年实现产值11亿元。据了解,该项目生产的产品将广泛应用于光伏、半导体以及核电等重点风口行业领域,成为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高品质、大规格的等静压石墨材料生产基地,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打造智能终端和半导体材料生产基地抢抓新赛道培育新动能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智能终端材料及半导体材料的支撑。近年来,银川市电子信息产业以产业链和创新链协同发展为途径,突出智能终端、数据存储、物联互联、信息应用,聚焦延链补链强链,多措并举,并引进培育了一批国内外知名智能终端、半导体材料、云计算、互联网服务企业,初步建成了以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上下游企业互动的产业格局。
  银川市依托中欣晶圆、盾源聚芯等头部企业,已形成小尺寸半导体硅片670万片、集成电路大硅片780万片产能,大尺寸硅部件和半导体级石英坩埚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全球芯片制造业供应链的重要配套产业。全市引进落地晶环年产1200万片4英寸蓝宝石晶片切磨抛智慧化等项目,已具备5500吨蓝宝石晶体、2160万片蓝宝石晶片生产能力,初步形成了智能终端材料及半导体材料产业链。
  2021年3月,宁夏中环光伏材料有限公司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工业4.0智慧工厂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计划安装3072台单晶炉、120台截断机、100台开方机等配套设备,采用工业4.0技术和全球领先的智慧工厂模式进行建设。2022年1月,首颗G12单晶顺利下线。目前,已完成投资33亿元,直拉一区已进场单晶炉768台,已全部投产,直拉二区已安装760台单晶炉,投产288台,剩余单晶炉正在逐步调试。预计全年实现产量7万吨、产值70亿元。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实际产能65GW以上,年产值200亿元以上,利税总额超45亿元,解决就业4500余人,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单晶材料生产基地,为打造“中国新硅都”奠定坚实基础。
  打造枸杞精深加工基地深耕本土资源助力高质量发展
  枸杞是宁夏传统名产,银川集中了宁夏枸杞科技研发、精深加工、品牌培育等重要优势。现有枸杞企业364家,挂牌成立首个“国”字号枸杞研究院,相继设立国家农业农村部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草局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个院士工作站,先后取得258项发明专利,形成枸杞干果、酒类、功能性食品和中药饮片等枸杞及衍生制品60余种,年出口量4800余吨。2021年银川市枸杞产业综合产值达到72亿元。
  眼下,在位于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内的杞里香枸杞健康产业园项目现场,正是一派火热的建设场景。据了解,该项目总占地76亩,总投资2亿元,计划分两期实施,一期占地约40亩,年度投资5200万元,建设枸杞深加工生产线及配套智能仓储物流中心、研发中心、产品销售展示中心及配套其他附属用房。二期预留36亩,计划建设枸杞产学研基地研发中心和新媒体直播孵化中心。目前,项目基础部分工程已完成,一、二层顶板混凝土浇筑施工已完成,预计9月中旬主体封顶。项目建成后,年加工干枸杞8000吨,枸杞原浆及精深加工产品5000吨,其他轻滋补产品5000吨。预计年产值4亿元,年平均利润总额8390万元,年均净利润6293万元。
  打造高端奶产业基地黄金奶源带上“挤黄金”
  银川市位于“黄金奶源带”,发展奶产业具有先天优势。近年来,我市通过产业链重构、区域化布局,积极引进蒙牛等行业龙头企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已成为全国奶业优质安全发展的核心区和优质高端乳制品重要原料基地。
  据了解,2021年,奶牛存栏达到23.33万头,同比增长43%;牛奶产量87.37万吨,同比增长33.9%。蒙牛4500吨高端液态奶项目今年10月投产后,将成为全球最大智能化单体液态奶加工厂。预计今年银川市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00亿元。
  灵武市高标准规划建设总面积149平方公里的现代养殖基地,成功引进实施蒙牛西北奶业全产业链百亿产业集群项目,在全区率先推广应用奶牛胚胎繁育等先进技术,养殖基地入驻企业103家,奶牛、肉牛、羊、生猪存栏分别达15.5万头、4.8万头、64万只、6万头。蒙牛集团(灵武)西北奶业全产业链百亿集群项目由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宁夏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合资建设,着力打造集高端液态奶加工、现代养殖、中粮饲料、配套包装、智慧物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及4A级产业观光旅游区,同时拉动消费,扩大内需,调整和优化自治区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促进奶业及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该项目主要设计采用24条全球最先进的生产线,设计产能4500吨,整个集群项目建成投产后,可直接、间接解决就业3000余人。同时,将在设计、制造、供应和服务各环节实现无缝衔接,创新应用云计算、大数据、5G等数字化、智能化技术。
  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基地用科技守护百姓健康
  银川市借力宁夏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优势,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总部经济,创新形成“医生在外、患者在外、税收在内”的发展格局,为全国“互联网+医疗健康”提供银川经验。先后引入好大夫、微医、百度健康、京东等互联网医院及大健康企业141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互联网医院达125家,互联网医疗企业累计营业额达4亿元,连续三年荣获健康中国年度标志城市等荣誉。
  “2018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复支持宁夏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区),开展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产业园建设国家试点。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通过‘引高端、搭平台、建氛围、作示范’的运营模式,依托中关村的品牌资源,着力构建‘互联网+医疗健康’等一批‘互联网+’产业集聚区。”银川中关村信息谷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入驻“互联网+医疗健康”企业88家,其中还包括智云健康、百度健康、零氪科技、安翰医疗、平安好医生等头部企业。据了解,上海安翰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磁控胶囊胃镜系统”并实现了商业化。安翰“磁控胶囊胃镜系统”能够对人体胃部进行精确检查的磁控胶囊胃镜系统,该技术创造了“不插管做胃镜”的全新检查模式,为百姓带来舒适化、系统化、全方位的精确胃部检查,是消化道疾病早期检查利器,大幅提高早癌检出率。  记者李阳阳/文苏勇/图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宁夏回族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工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 《自治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典农河畔候鸟乐园
    典农河畔候鸟乐园
    银川:候鸟的天堂
    银川:候鸟的天堂
    宁夏人物
  •  非遗传承人郝延强: 赋予贺兰石灵
  •  非凡十年 成长|杜多利:见证水管
  •  刘世友:文物保护永远在路上
  •  寇启芳带领宁夏滩羊种业走向全国
  •  巡护员张万东:用脚步丈量对长城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