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首页 > 焦点图片
提升绿色出行水平推动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2-09-08  来源:银川日报
  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不断优化市民出行体验。
  环境优美的绿色出行步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行时对交通工具的选择也愈发多样化。如何构建一个面向未来的城市出行系统,是城市规划、交通建设面临的全新挑战。近年来,银川市持续努力提升绿色出行水平,推动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市民的出行越来越便捷,交通工具的选择更多元,出行体验更美好。
  多样出行快捷方便
  早晨7点10分,家住城北海亮小区的市民张磊快速起床,用10分钟洗漱换衣服,然后飞奔向58路公交站。通过“银川行”APP,张磊在家就能掌握自己所乘公交车的到站情况,0.7元是他早上的出行成本。
  7点30分,家住景墨家园小区的林女士骑上电单车,将孩子送往幼儿园,一路的塑胶非机动车道和路过的小微公园,让她和儿子心情舒畅。
  8点钟,住在阅海万家小区的詹女士将女儿送到家门口的小学后,驾驶新能源汽车前往位于兴庆区的单位上班。10公里的路程,开车半个小时即到,舒适又便捷。而在相同的时间里,市民李先生在家门口扫了一辆共享单车,花费15分钟就到了工作单位,在他看来,这样的出行方式快捷又省钱。
  优化市民出行环境,越来越多看得见、享受得到的成果惠及日常生活——只要一张公交卡、市民卡或数字公交卡,就可乘坐城市公交、城乡公交、城际公交。支付方式的变化,不仅让市民享受了实惠,绿色低碳和数字交通技术,也成为银川交通运输实现高质量发展的“DNA双螺旋”。
  交通疏堵为城市提速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今天,人口与城市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出行难”成为制约民生改善的重要因素。截至2021年末,银川全市机动车总量达109.08万辆,成为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的全国79个城市之一,也是2021年新增“百万量级”的9个城市之一,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快速增长。
  如果道路建设的速度、交通治理的精度、城市服务的温度,追不上汽车增长的速度,就会让道路越来越堵,停车越来越难,市民出行越来越不方便。也正因如此,为助力高品质民生,近年来,银川在尽最大努力优化市民出行环境。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银川市重点实施了连通兴庆区、金凤区的主动脉道路工程,连接兴庆区、金凤区与西夏区的交通主干道工程,建设完成了阅海环湖路、文昌南街、贺兰山路拓宽工程、宁安街改扩建、亲水南大街改扩建、西部水系宏图街道路及桥梁工程、大连西路道路工程等76条路,初步形成了“八横十九纵”的城市路网架构。目前,全市建成区道路共计1052.19公里,道路密度为5.73公里/平方公里。
  根据城市发展需要,银川每年都实施街巷改造及交通疏堵工程,以满足城市交通快捷、畅通的发展需求。2018年~2020年,累计完成街巷改造30条,实施“封小口、保大口”71处,打通4条“断头路”,改造3处瓶颈路,改造港湾式公交站台139处,城市道路“微循环”系统进一步完善。
  绿色出行成最优选择
  城市汽车保有量日渐饱和,绿色出行无疑是改善出行环境的最优选择。一辆公交车的空间约等于3辆小汽车,但高峰期的运载能力是小汽车的十几倍。鼓励更多市民乘坐公交车出行,既能缓解城市拥堵、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又能减少人均乘车排污率、改善生态环境,可谓一举多得。
  据了解,银川市自2020年申请“绿色出行创建城市”并成功入选后,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绿色出行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绿色出行体验度持续提升。截至2021年底,全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辆比例达到100%,绿色出行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以前开车到兴庆区上班,平均每天需要花费十几元,现在坐公交车,一天交通成本只有1.4元,省钱还省心。”家住贺兰县的市民刘素英告诉记者,她之所以选择公交出行,除了省钱,更重要的是如今的公交乘车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银川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公交运营线路共193条,公交线网总长1077.89公
  里,市辖三区及灵武市通过新开公交线路和城市公交延伸的方式,实现了乡镇和建制村公交全覆盖。
  此外,今年6月2日银川至宁东城际公交1号线正式开通,每天发车28个班次,早晚高峰期基本满员,周一、周五、周天还会随时增加班次。
  “我们购置了78辆新能源公交车用于城市公交线路,后期会尽快将银川至吴忠、银川至大武口、灵武至宁东三条线路开通,预计票价将比原有客运班车降低40%左右。”宁夏天豹交运集团银川公交分公司运调科副科长李莉介绍,公司还将围绕区域内出行需求,推出定制公交新产品,按照“定站不定线,按需派车”原则,采用线上预约、线下核销的方式,为区域内群众提供定制化公交出行服务。
  银川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城际公交“上线”,有效改变了原有客运班车趟数少、票价贵以及等客抢客不守时等弊端,让绿色低碳的新能源纯电动城际公交为群众安心出行保驾护航。
  慢行系统设施水平逐年提高
  银川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据历次居民出行调查显示,在银川,步行、自行车、电动车等出行方式所占比率基本维持在近50%的水平,具有良好的绿色出行基础。未来几年,随着银川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格局必然发生变化,居民出行距离将显著增加,慢行系统作为城市公共交通最重要的接驳方式,承担着解决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任务。
  据介绍,近两年,银川积极探索城市慢行系统发展模式,并根据居民出行距离逐渐增加的特点建设了公共自行车系统,引导居民使用“慢行+公交”的出行方式。由银川市住建、交通、水务、林业等多部门联合打造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目前已建成步行道1000公里以上、自行车道700公里以上,沿水系、市政道路等共建成人行步道、栈道77.7公里,自行车专用道79.93公里,城市慢行系统设施水平正在逐年提高。
  2014年~2018年,围绕“三轴三带八组团”建设计划,银川市重点增加了人行道安全设施、智能过街设施、绿化设施等,以改善城市出行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逐渐形成覆盖全域、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的特色人行系统。截至2019年12月31日,银川市中心城区非机动车道面积达370.48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积达575.93万平方米。
  近年来,结合银川的城市特色,我市通过加快绿色出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出行装备应用,大力提升交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引导公众出行优先选择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缓解交通压力、改善出行环境,建成高效率、多元化、一体化发展的绿色交通出行体系,整体提升银川市的绿色出行水平,并总结经验形成了“银川模式”。  记者王辉文/图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宁夏回族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工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 《自治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典农河畔候鸟乐园
    典农河畔候鸟乐园
    银川:候鸟的天堂
    银川:候鸟的天堂
    宁夏人物
  •  非遗传承人郝延强: 赋予贺兰石灵
  •  非凡十年 成长|杜多利:见证水管
  •  刘世友:文物保护永远在路上
  •  寇启芳带领宁夏滩羊种业走向全国
  •  巡护员张万东:用脚步丈量对长城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