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科学插上幻想的翅膀,它就能赢得胜利。
王瑜:中国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宁夏石化分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学科带头人
兢兢业业干工作,埋头苦干赢赞誉
王瑜,中国石油宁夏石化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学科带头人,环境监测专家,实验室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多次作为专家参与国家环保督查工作,连续5年作为专家参与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环保审核帮扶工作。从事环境保护检测方面(领域)工作16年,作为特邀专家赴北京协助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建立国家重点实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学院企业首席专家,研发了大数据环保标准查询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环保监测技术升级,开展了环保监测以及创新技术推广及应用。从业期间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九项,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0于篇,宁夏回族自治区创新讲师,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环境保护事业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贡献。
不畏艰辛做实验,乘风破浪过险关
2019年对王瑜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她在技能中国行环保监测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个人铜牌以及团体三等奖的好成绩,曾连续三年获得质检中心组织的环境监测技能大比武一等奖。优秀的背后往往是鲜为人知的艰辛,那时候的王瑜,每天都是第一个到达岗位,一次又一次的进行比赛实操项目的练习,下班也是最后一个回家,每晚挑灯夜读备战大比武的理论试题。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酸性法),是此次大赛的参赛项目之一,在比赛中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度,王瑜在备战的过程中,通过到图书馆查询资料,虚心询问业内专家,运用创新的方法,发现影响准确度的8项主要指标,考虑自身仪器以及参赛地区的温度,湿度,大气压等实际情况,通过大量实验,一周七天,一天14个小时,历时两个月,用5000组实验数据确定了最终的实验条件。王瑜在大赛当天运用此创新方法,以最短的比赛时间做到了密码样分析准确度和精密度均为100%,得到了大赛评委的一致好评,最终获得中国石油宁夏石化公司“十大绝活”之一的称号。
深入实地做检测,化身仪器“大画家”
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以及二氧化硫的监测是环保监测中比较重要的项目,大气采样器是将空气抽入吸收瓶中,使空气与吸收瓶中的吸收液混合,最后进行吸收液的检测。王瑜在平时的工作中发现,有时候分析结果会异常偏大,导致数据不准确,经过分析宁夏属于西北地区,风沙较大,风沙天气过后,空气中沙尘含量较高,大气采样器经常把沙尘吸收至吸收瓶中,造成吸收液里含有沙尘,造成浊度变大,让分析结果偏大。那段时间的王瑜变成了画家,经常会在随身带的小本上写写画画,对着大气采样器一看就是一上午,还经常往图书馆跑,对着大气采样器一看就是一上午,不间断的和仪器生产厂家联系沟通,经过三个月的研发,王瑜和她的创新团队发明了一种大气采样器的过滤装置,解决了这一生产难题,并运用于生产当中,同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