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
当前,我市广大干部群众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全面落实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任务。即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深入各部门、各县(市)区、各行业,采访报道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涌现出的好的经验做法。
就业,一头牵着千万家庭,一头连着经济大势。端稳“饭碗”,老百姓日子才能过踏实;稳住就业,经济发展才能更有底气。
支持企业稳定岗位、开发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劳动者多渠道就业、加强技能培训促进就业、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规模……今年以来,我市落实“政策包”,打出“组合拳”,坚持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保存量、拓增量、抓重点,全力以赴做好稳就业各项工作,为百姓托起稳稳的幸福。
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稳岗礼包为企减负
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公司是我市最早一批开复工企业,往年要到6月份才能领到上年度相关稳岗补贴,今年3月份,就业部门就为企业发放了21万元稳岗补贴。
按照相关政策,企业不裁员、少裁员或者裁员率低于5.5%的,就业部门可以按照普惠性稳岗返还政策,依据企业和个人失业保险缴费总额的50%给予补贴,而今年,返还标准最高可提至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缴纳失业保险费的100%。
截至目前,我市已向739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892.7万元,惠及职工86433人。与此同时,还将稳岗返还申报时间由以往年末集中申报改为企业随时申报,月月受理,现在每月受理企业达300余户。
稳就业必须稳企业,复工复产企业运转起来,就业才有保障。前段时间,我市出台“惠企”就业政策,符合相关条件的可申请中小微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吸纳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中小微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招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社会保险补贴;企业还可申请失业保险费稳岗返还,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企业稳岗返还等。
4月份,银川市就业与创业服务局就业政策宣讲组深入各县(市)区、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苏银产业园等地,开展“惠企”就业政策下基层进园区宣讲活动,各企业代表、基层就业工作人员积极参与互动,参与人数达9400余人。
“针对企业的各项补贴政策真是‘雪中送炭’,为复工复产注入了强心剂。”银川泰益欣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称赞道。
宣讲过程中,各企业还提出了在申请稳岗补贴、企业技能提升补贴、社保补贴等方面存在的疑惑和难点,宣讲工作组将问题进行了梳理,将尽快研究出台解决办法。
下一步,银川市就业与创业服务局将“点面结合”,通过各种宣传方式,提升就业服务指导理念,第一时间将惠企暖民就业政策传播到基层百姓中,真正解决基层宣传“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激发需求强化服务
加大技能培训力度
3月2日,西夏区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联合银川长城职业培训学校开展了为期10天的中级电工职业技能培训,邀请多名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视频线上授课,培训主要内容包括电工识图、常用电工仪表、常用低压电器及拆装与维修、电工基本操作、电子线路安装、电动机构造与故障维修、变压器构造与故障维修等。
4月9日,银川市就业与创业服务局委托宁夏西部创业管理培训学院,以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在校学生为主要对象开展了首期线上“产生你的企业想法”GYB创业培训班。培训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小组讨论、问题答疑、意见收集等在线上完成,在线下完成企业计划书、后续服务等内容,并依托钉钉APP成熟的在线直播、课程点播、考勤打卡和质量评价等功能,确保培训可查询、可追溯,实现全过程有效监管。
据了解,我市技能培训涵盖生产制造、能源化工、新材料、社会服务、新兴智能等全部类型,目前已有100余家企业加入银川市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群中,部分企业已到辖区就业创业中心申报培训计划。
为提高企业职工参加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的积极性,我市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职工参加岗位培训、安全技能培训、转岗转业培训或技能提升培训,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或参保职工技能提升补贴。鼓励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内部培训机构开展职工培训,并面向中小企业和社会承担培训任务,降低企业兴办职业培训机构成本,人社部门将公布培训项目目录、培训和评价机构目录,方便企业和劳动者按需选择。同时,建立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的监管制度,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培训人员进行实名制管理,确保培训质量。
搭建平台 线上招聘
本科院校开发各类资源
高校毕业生就业,一头连着家庭的期盼,一头连着社会的稳定。对于今年的高校以及毕业生来说,疫情形势是挑战更是机遇,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我区各高校积极部署就业创业工作,把就业招聘“面对面”切换到“线连线”,迅速搭建起各种网络就业平台,通过网络招聘、远程心理辅导等,多措并举确保“就业创业服务不打烊、线上招聘不停歇”,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线上招聘很方便,我在家里就能投简历选岗位,免去了来回奔波,还可以在平台上直接跟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语音沟通,感谢学校提供这样的平台。”宁夏大学资源环境专业地理科学(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房庆说。房庆口中的平台就是宁夏大学今年创新举措,推出的网络就业“云平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通过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就业信息网、邮件、QQ群等形式向各院系、长期合作的用人单位发出动员邀请,调动校友和各高校资源,吸引优质用人单位入驻平台。早在4月3日,该校就启动了首场线上综合类招聘会,4月28日,又将一年一度的农科类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搬到了云平台上,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起一座桥梁。随后,学校还将充分利用部、省、校三级就业网络平台及资源,举办外语、经济管理、葡萄酒、中卫校区等专场网络招聘推介会,协助各学院举办小型线上宣讲会、洽谈会等,为2020届毕业生求职保驾护航。
同样,北方民族大学一方面利用学校的就业信息网,进行企业线上宣讲会、举办空中双选会、发布在线招聘信息,另一方面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每天推送全国各地大型公司、事业单位招考等招聘简讯,各地新出台的就业政策,还上线了就业指导模块,帮助学生缓解就业压力。
落实责任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力促顶岗实习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在3月初就召开就业创业工作会,总体安排部署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加强顶层设计,成立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一把手”责任制,“每个校领导至少要抓一个院系,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必须去盯住抓,不能抓一抓松一松,建立这样一种工作机制。”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赵利宁说道。
“职业院校的特色就是培养实用型人才,我们要求各个院系抓紧毕业生顶岗实习工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到实习岗位上去,因为职业院校的顶岗实习和就业联系紧密,很多学生实习结束后就直接留在单位。”赵利宁说,职业院校的学生都要有半年至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这是职业类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优势所在。该校今年有毕业生2476人(包含145名定向培养士官),现已全部与区内各大能源、制造、化工等行业企业签定顶岗实习协议,已有143人与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仅剩400名学生是待岗状态,其实他们是有岗位,只是企业还没有完全复工。”该校就业与合作处处长李恒毅介绍。根据往年情况,5月中旬到6月中旬,是该校毕业生大规模签约的时间段,预计到6月中旬,80%以上的毕业生将完成签约。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还启动自建的智慧就业创业中心管理系统,实现就业创业工作全流程信息化管理,人岗信息智能匹配、网上面试、网上签约,系统还涵盖了就业创业指导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等,减少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3月20日至6月20日将在全校范围内通过智慧就业创业系统开展网上招聘工作,截至目前已有55家企业发布招聘信息97条,提供岗位8000余个。此外,该系统还实时更新教育部24365校园网络招聘信息,第一时间将招聘信息推送给毕业生。
本报记者 肖梦琪 李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