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首页 > 宁夏视角
将“六权”改革向纵深推进 全面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银川市全面深化“六权”改革工作综述
时间:2023-01-17  来源:银川日报
  我市通过用水权改革,激活“一池春水”。资料图片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赋予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使命。自治区党委根据宁夏改革发展实际作出长远谋划,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用水权、土地权、排污权、山林权改革意见。
  2022年,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打造改革开放热土”的任务目标,提出扎实推进用水权、土地权、排污权、山林权、用能权、碳排放权改革,让生产要素、生态产品的价值充分彰显。近日,记者从银川市委改革办获悉,自改革启动以来,银川市第一时间落实自治区党委部署安排,高效统筹改革力量,集中攻坚抓推进、大胆探索求突破,研究出台40多个改革配套文件,狠抓“确权、赋能、定价、入市”关键环节,赋予资源要素商品属性、市场属性、金融属性,推动实现资源有价、使用有偿、交易有市、节约有效,改革取得突破性实践成果。碳排放权改革、排污权二级市场交易、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再生水循环利用等多项改革在全区率先破冰、示范引领,这些改革经验和成果为加快建设先行区示范市、创新发展引领市注入了新动能。
  1 用水权改革 激活“一池春水”
  银川平原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美、因黄河而兴,这是母亲河对银川的偏爱。尽管如此,但这里处于干旱半干旱区,平均水面蒸发量远远高于降水量,水资源匮乏,如何利用好有限的水资源,保护好母亲河,就成了一道亟需破解的发展难题。
  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四水四定”原则从总量控制上给出了“解题思路”。贺兰县立岗镇通义村是全区用水权确权颁证的试点村之一,全村共有11350亩土地,以种植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为主,种植结构多样,是全县的用水大户。2020年,通义村在用水权改革中先行先试,通过实施现代化生态灌区项目、秋冬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等,让农田在既定水资源的总量下不仅喝饱了水,还节省出了140万立方米的水资源,并以交易的形式将节省下来的水出售给宁夏农垦暖泉农场有限公司,得到了5万余元的收益。此举不仅实现了收益,更提高了村民节水的积极性。据统计,自用水权改革试点以来,贺兰县通过探索“合同节水+市场化交易”模式,累计节水超过2000万立方米,完成用水权交易1697万立方米,交易总金额1.5亿元,实现了由政府配置水资源向由市场配置资源的转变。
  同时,农业节约出来的水可以卖给工业企业,不仅把结余水量变了现,还有效解决了工业用水指标短缺的问题,这将有助于形成以农业节水支持工业发展、以工业发展反哺农业的良性发展局面。为全力破解工业用水难题,我市全面推进工业深度节水、改革控水、循环用水三项工作,开展再生水利用确权交易试点,有效保障工业企业发展有水可用。2022年,我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19个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之一。
  权属一定红利享。2022年底,在国能宁夏灵武发电有限公司,根据《灵武市用水权确权成果报告》,当年为公司确权黄河取水量536万立方米。该公司不断挖掘节水潜力,使用中水,预计到年底黄河水用量不超300万立方米,取水许可以内还能“富余”230余万立方米。2022年12月23日,该公司将85.38万立方米节余指标交易给宁夏德泓建设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交易价格为1元/立方米,用于平罗工业园区红崖子园14家企业的生产用水。
  为破解水困,银川近年来探索开展一系列水权水价改革。截至目前,6个县(市)区全部执行末级渠系农业新水价,全面实行水费“收支两条线”及用户缴费电子化,建成覆盖各区域、各行业、各灌区的水价体系,实现了以价格杠杆和市场效益激发节水内生动力。
  2 盘活土地资源 释放新动能
  土地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高效利用土地,盘活土地资源,才能持续为社会高质量发展输出动力。
  原自治区测绘局大院位于西夏区,始建于1975年,楼宇布局密集,生活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既不能满足周边群众居住要求,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随着城市的发展,老旧小区落后的配套、低效率的土地使用阻碍城市发展的脚步,如何高效利用成为了城市发展中无法回避的一道难题。
  为了更好提升闲置土地使用效率,2021年3月13日,原自治区测绘局大院的土地权在宁夏土地使用权矿业权水权交易系统网上挂牌出让,由本地房地产企业竞得该宗土地使用权。项目总投资43602万元,共建有12栋楼,其中住宅10栋,3栋用于安置返还,7栋可用于商品房销售,该项目的实施不仅有效地解决了该区域居住环境“旧乱差”的问题,更是实现了民生改善与企业共赢。
  走进贺兰县星光村,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房屋,修缮一新的健身广场、小微公园,处处尽显农村土地改革带来的红利。该村以土地权改革破局,下大力气盘活了46户村民闲置宅基地,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产业,让“空心村”变成“明星村”。
  土地权改革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同时也将“沉睡”的土地资源“唤醒”,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产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是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标准地”供应的推行,极大缩减了供地周期,提高了土地供应时效,降低了企业投资项目建设时间成本。2022年3月,银川经开区一宗工业用地以“标准地”出让方式挂牌成交,完成全市首宗2.75万平方米“标准地”带规划设计方案出让项目,有效促进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升了土地开发利用效益。
  坚持管好用好和放开放活并重,土地权改革以来,银川围绕“沉睡”资源、闲置资源、隐性资源做文章,努力让土地物尽其用、地尽其利。据介绍,自启动改革以来,全市先后制定了关于完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实施意见等10余项配套政策。目前,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确权、市辖三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实现“两个100%”登记发证,农村承包地确权率超过97%;全市共推进城镇低效用地改造项目15个,处置闲置土地2294亩,有效盘活城镇低效用地915亩。
  “2023年,我们将在改革成果推广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重点改革任务的落实落地,最大限度激发土地资源潜力,推动土地权改革以点扩面、纵深推进、全面深化。”银川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
  3 排污权改革 “撬动”绿色新发展
  “我们从宁夏西夏嘉酿啤酒有限公司购买的5.88吨氮氧化物排污权指标已经应用到企业建设中,排污权交易让双方企业实现了环境资源的最佳配置。”宁夏恒康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王伟说,目前该公司通过购买排污权指标建设的1万吨盐酸二甲双胍项目已经完成设备安装,并于2022年10月底试运行。
  作为自治区确定的排污权改革重点市,2021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排污权改革工作,探索出了一条市场化减排、制度化控污、社会化治理的新路子,排污权交易改革取得新突破。截至2022年底,共核定初始排污权企业495家,做到“应确尽确”;指导申报可交易排污权企业16家、新增排污权企业47家,做到“应报尽报”;核定政府储备排污权二氧化硫4553吨、氮氧化物3035吨、化学需氧量1055吨、氨氮64吨,做到“应储尽储”,为排污权交易奠定了基础。
  为激发排污权交易活力,我市在全区率先发布排污权有偿取得公告,明确初始排污权受理时间节点,对排污权涉及的4项污染因子总量指标停止无偿分配,并从审批端严格管控,引导新建项目通过进场交易的方式获得排污权。截至目前,我市共达成二级市场交易9笔,走在全区前列;针对排污权市场需求,市排污权改革专项领导小组及时启动政府储备排污权出让工作,以公开竞价的方式达成交易71笔,为重大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排污权交易平台上线以来,我市共开展排污权两级市场交易80笔,占全区交易量的59%,成交总额177万余元,交易数量位列全区第一,实现了污染因子、交易区域、行业类型“三个全覆盖”,有效激发了企业减排的自主性、积极性,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2022年12月30日,宁夏银行以包含排污权在内的组合贷方式,向本地一家企业授信贷款2600万元,标志着银川市首笔排污权抵押贷款成功落地,金融机构和企业在绿色金融领域实现了创新突破。
  4 植绿增绿 掀开新篇章
  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植被茂密、风景秀丽。
  2021年9月26日,对于宁夏志辉源石酒庄来说,是一个值得载入公司史册的大日子——当天,在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的共同努力下,银川市自然资源局率先为该酒庄颁发土地经营权类不动产权证“第一证”。
  过去,由于不能申请不动产权证书,企业无法到银行贷款或吸引社会资本,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有了不动产权证书后,企业就可以凭借证书去贷款融资,该证书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动能。
  同样,这种改革为翘首以盼的宁夏银湖农林牧开发有限公司带来了新动能。该公司拥有1.1万多亩林园,疫情期间资金周转困难,恰逢灵武市实行山林权改革,凭借苗木和林带,获得了贷款抵押资本。
  通过灵武市推行的“预回购+林权质押+担保+贷款”林业金融模式,该公司拿到了200万元的贷款。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只有拿到确权颁证、放活山林地经营权,公司数千亩的经济林带,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无论是到银行贷款,还是在社会融资,都能聚集更多社会资本,真正助力企业发展。
  作为自治区山林权改革重点县,灵武市围绕“探索建立政府回购机制”试点任务,出台政府回购暂行办法、基金管理办法,分年度设立总额3000万元的政府回购基金,并对361亩林地进行兜底回购,实现山林权可进可退、流转顺畅。该案例成功入选“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名单。同时,着力构建“1+3”市场交易体系,将山林交易纳入银川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3个县(市)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实现“政府+市场”模式下的多方共赢。
  为破解林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受限等难题,我市创新“林长+生态警长制”模式,推进“林长+警长”深度融合,全市共设立各级林长1399人,各级生态警长396名,两长联动、共护生态。积极探索“以林养林”新模式,提出培育5种新型绿化经营主体、发展5种经营方式、建立6种扶持办法的“556”发展思路和落实4项主要任务、建立4项支持政策的“4+4”发展措施,促进林区基础设施提升,推动经济林产业发展。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林草数据与国土“三调”数据融合,建立了权属清晰、四至明确、标准统一的市县山林地“一张图”数据库,7471亩山林得到确权颁证。林权的确权登记,让林地实现了从“资源”到“资产”的转变。
  5 减碳增汇 闯出新路径
  严格落实“双碳”“双控”目标,是银川市政府2021年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重承诺,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把握好减污与降碳的内在联系,抓住源头,从产业、能源、交通等结构进行调整。
  在调整产业结构中,银川聚力绿色项目攻坚,从源头上提升项目“含绿量”。在宁夏中盛建材科技有限公司5G智能车间,各工序均使用电脑可视化监控平台操作,曾经让人头疼的粉煤灰、脱硫石膏经过一道道工序,摇身一变,成了全新的绿色环保新型建材。这些都得益于该公司的西夏热电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项目,该项目投产后,每年可为电厂处置粉煤灰35万吨、脱硫石膏11万吨,预计到2026年,企业年固废综合处置能力将达到80万吨,可消耗宁夏电投银川热电有限公司年产固废的80%。
  在银川隆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这里通过不断升级节能环保技术,采用新型工艺,大幅提高生产效率,该公司的百万片能耗约为10万KWh,已经远远小于国家《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要求的40万KWh/百万片的行业标准。
  一年多来,银川已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2家;国家级、自治区级绿色工厂28家;自治区级、市级节水型企业31家。2022年,全市重点监测的40家用能企业中,42%的企业实现了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减少能源消费总量28万吨标准煤,能耗强度累计下降4.9%。
  从源头上提升项目“含绿量”的同时,银川还积极布局绿色能源新基建,打造绿色产业新地标。隆基乐叶10GW单晶电池项目、中环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慧化工厂项目,欧晶8万只坩埚项目、中晶2500吨炭炭复合材料等光伏产业链配套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这些“三新”产业项目将为推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起到显著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严格落实“双碳”“双控”目标的同时,我市还主动适应、积极融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目前,全市已组织重点单位开展注册登记、交易系统开户等工作,有10家发电行业企业进入全国市场,共成交碳排放权配额15笔,累计成交量220万吨、金额9305万元。
  6 控能增产 开启新征程
  开展用能权交易,是完善能耗双控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重要举措。
  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打造改革开放热土”的任务目标,明确扎实推进“六权”改革,银川市锚定目标,围绕“控能增产”,及早谋划部署用能权改革。目前,我市正在学习借鉴外省区先进经验做法,开展用能存量底数和增量需求调查,并主动与自治区对接,制定改革方案,并按照“先增量、后存量,先有偿、后交易”的工作思路,聚焦“控能增产、减碳增汇”中心任务,先易后难推进试点改革,用能权改革各项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推进。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银川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我市将主动强化责任担当,全力服务发展大局,一以贯之推动“六权”改革走深走实,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贡献银川力量,以实干实绩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记者 张碧迁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宁夏回族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工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 《自治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纵享冰趣
    纵享冰趣
    冬日黄河景色美
    冬日黄河景色美
    宁夏人物
  •  宁夏人大代表杨凤鹏:用好林业资
  •  宁夏政协委员范文杰:让数字化建
  •  宁夏政协委员王琰:多措并举推进
  •  宁夏政协委员杨文笔:建议加强对
  •  以税费“春风”之劲助市场“回暖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