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过敏性鼻炎又开始进入高发期。记者从银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去年10月底,我区启动了宁夏气传花粉致过敏性鼻炎综合防治研究项目。该项目为期3年,通过本研究项目的实施,在对宁夏居民气传花粉暴露水平进行评价基础上,分析宁夏居民气传花粉暴露水平与当地居民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暴露-反应关系;在本研究基础上,编制宁夏气传花粉分布、种类及浓度季节变化相关图谱书。通过实施干预措施,并评价措施对呼吸道过敏性疾病防护效果,为科学评价气传花粉暴露水平对人群健康影响及预防效果的探讨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为建立气传花粉致呼吸道过敏性疾病预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项目实现6个具体目标——
一是掌握我区气传花粉种类及构成,监测我区气传花粉计数水平及浓度,对居民花粉暴露水平及其时间分布进行评价;确定引起过敏性鼻炎花粉的种类和构成。
二是利用 “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平台,借助医院信息系统,开发利用相关软件收集居民过敏性鼻炎病例信息,与暴露状况并进行综合分析。
三是掌握居民气传花粉致过敏性鼻炎的现状,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居民气传花粉暴露水平与过敏性鼻炎发病暴露-反应关系。
四是建立气传花粉暴露水平对呼吸道过敏性疾病预警机制。
五是通过“健康宁夏行动(2019-2030年)”中的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并评价其效果。
六是通过“健康宁夏行动(2019-2030年)”中的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向政府提出健康环境创建的相关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建议,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以期减少、控制和消除环境危害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
根据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印发的《宁夏气传花粉致过敏性鼻炎综合防治研究项目方案》,此次项目的研究范围覆盖5市、22个县(区)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在银川市兴庆区和金凤区、石嘴山市惠农区、吴忠市利通区和盐池县、固原市原州区、中卫市沙坡头区及宁东地区共设置8个监测点。在8个监测点开展气传花粉浓度和种类监测,时间为2020-2022年。
同时收集近三年全区木本和草本植物种属、分布、栽种年限、面积分布及变化等资料。收集2017-2022年8个监测点所在城区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包括PM2.5、PM10、SO2、NO2、CO2、O3日均浓度等。收集2017-2022年8个监测点所在城区大气温度、湿度、风速、雷暴等级等极端天气数据。
同时,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总院、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吴忠市人民医院、固原市人民医院、中卫市人民医院、宁夏宁东医院、盐池县人民医院9家医院设为监测医院。收集9家监测医院2017-2019年过敏性鼻炎和其它过敏性疾病的全年的病例资料(主要收集各医院呼吸科、耳鼻喉科和儿科等科室日门诊资料)。收集9家监测医院2020-2022年呼吸科、耳鼻喉科和儿科等科室日门诊过敏性鼻炎病例资料,患者发病和就诊时间精确到天。选取2021年在9家监测医院呼吸科、耳鼻喉和儿科等科室就诊并诊断为过敏性鼻炎的患者,采用皮肤点刺试验检测过敏原,检测总样本量为11000例(依据每家医院的就诊量分配检测数量)。
在我区各县(市、区)开展人群入户问卷调查,每个县(市、区)设2个城市调查点、1个农村调查点,宁东地区设1个调查点,全区共67个调查点。依据总人口比例分配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整群抽样数量,约8000人,同时对过敏性鼻炎疑似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以确定过敏原。
收集采用中药治疗(预防)过敏性鼻炎病例的用药情况,对用药效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预防及治疗药物对疾病临床表现、病程及复发率等作出综合评价。
进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由专家组研究并制作气传花粉致过敏性鼻炎防治宣传片、电子版核心信息,针对过敏体质者制定健康教育处方(模版)等。向公众、过敏体质者及病人进行宣传教育。
对预防措施实施及效果评价,通过信息化手段对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同时进行防护指导,如建议采取物理防护措施(普通和专用口罩)、做好雷暴天气、花粉重污染天气等信息预报工作等。通过对患者问卷调查或门诊就诊量分析等方法评估各项措施的防护效果。 记者 沈亚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