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宁夏科技厅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 李玉凤
10月31日晚上9点多,正哄孩子睡觉,手机“叮铃”一声,主任在部门工作群里@大家:全区疫情严重,区直机关动员党员干部去基层志愿服务,家里没有困难的请回复。没多想,赶紧“抢了个沙发”,在群里回复“没问题”。
第二天上午,同事跑来通知我:“凤,你被选派为第一批下沉基层服务志愿者,做好准备。”我“啊”了一声,没想到这么快就定了,莫名还有点“中奖了”的小激动。同时也有一点慌张,“那都干点啥,需要做啥准备?”我急切地问。“一切听指挥!”同事说完就走了。
11月2日,我们下沉到黄河东路街道银啤苑社区,社区书记当场给我们小组三人分配任务,负责沁逸苑三个单元的封控管理。顺着书记的手势,我抬头一看,有点傻眼。一梯六户,三个单元相当于一整栋楼,近260户430人。当天小组就正式上岗了。
我个头小,穿上防护服就是“胖小白”。楼道垃圾清理超过了预想,垃圾袋不扎口都是好的,有人直接把垃圾扔在楼道里,还有住户将汤汤水水直接撒在楼道。人生第一次清理这么多垃圾,还需要穿着不透气的隔离服,清理完已是汗流浃背。有位老太太说她没有微信,家里没水没天然气了,拿着500元要我们帮忙买水买气,而且要在中午之前买好,还等着做饭呢。我跟社区借了一辆自行车,一路导航到天然气营业点,很多人看着我穿红马甲,都跟我远远交流起来,“你们这还大老远帮忙买天然气,穿暖和,都不容易”。服务大家之所求,满足大家之所需,受到别人的认同和关心,心里暖暖的,这种被人需要的感觉,那么踏实那么充实。瞬间,脚踏板蹬得更有劲了。
11月6日的天气预报没有失约,早晨6点起来就已白茫茫一片了,匆匆收拾完就到了值班帐篷。“北风萧萧,雪花飘飘,穆哥是不是也被风刮得睡不着,一晚上就欣赏雪花狂舞了呢?”我跟夜班值守的同事穆哥开玩笑。
随即便投入到送东西、消毒、清理垃圾的紧张工作中。正打开7号楼的门,往楼里送菜,有人突然使劲推了一把门,大声说:“快点开门,我们家老人不能呼吸了,得去医院透析”。我顶不住、劝不住,我说:“你等等,隔离人员外出就医需要报备和使用专用车辆,您容我打个电话。”这家男人一把推开我,钻出门,就要把家里的老人往外挪,慌乱中我拿起手机给社区打电话叫人来帮忙。不到1分钟,社区工作人员就来了,好说歹说给劝住了,“120特别紧张,已经给约了,但是人家一直忙着没来,特殊时期请业主理解”。但这位业主还是不理解,直接把老人撂在门口,两口子回家去了,最后社区又不断打电话沟通,才稳住业主情绪。
值守期间的经历让我更加感到,社区工作不容易,不仅常常忙到夜里12点,还要忍受个别业主的不理解不配合。然而,这就是我们的职责和担当,如果我们都撂挑子不干了,谁来守护社区平安呢!基层工作,更需要沉稳的性格、温和的态度和思路清晰、果断处置的能力,这里是锻炼成长最好的地方。
来时有点害怕,来了便不后悔,我们需要这样锤炼和学习的机会。有了这些经历,以后工作中再大的急难险重任务,那都不叫事儿。(全媒体记者张文攀采访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