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夏区朔方路街道宁大社区向辖区3个居民小区的党员楼长授聘任书,党员楼长既是信息采集员、政策宣传员,还是环境卫生监督员和文明劝导员,更是化解矛盾的联络员。以党员作为社区服务排头兵,深入千家万户听民意解民忧,搭建起居民群众和民主议事的沟通平台,是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积极尝试,也是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生动体现。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也是党委和政府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高低,与居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息息相关。宁大社区全面推行“楼长群”工作,每栋楼至少设一名党员代表、一名居民代表,从群众关切出发,及时解决群众居住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居民群众的满意度,是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实践中的一次积极尝试。
党员作为基层服务的排头兵,深入每家每户听民意解民忧,传达政策,化解矛盾,进一步畅通了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不仅形成了政府治理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也促进了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等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共同参与协同治理机制的完善,有利于推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一方面,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可以最大程度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优势,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另一方面,党员楼长深入社区,以责任担当和服务意识使得社区服务的温度深入人心,成为民情民意的传达员,可以有效激活治理的“末梢神经”。
当然,基层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现实难题,要想让居民群众绽放笑颜,关键还要靠治理者的智慧和诚心。只有因地制宜地创新治理模式,从群众最关切最需要的难点入手,将具体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桥梁筑牢,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城市治理的重心在社区,当老百姓生活和办事方便了,表达诉求的渠道畅通了,社会也就更加和谐了,这无论是对城市治理还是对城市形象的提升都大有裨益。
因此,别看党员楼长名头“小”,可潜在的能量是巨大的。(刘沛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