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大跳台决赛上,17岁小将苏翊鸣历经三轮滑行,斩获中国代表团单板滑雪的冬奥首枚金牌。苏翊鸣创下中国单板滑雪的新纪录,成为中国代表团冬奥会历史上最年轻的冠军,这也是他在本届冬奥会继坡面障碍技巧夺银后的第二枚奖牌。因为冬奥赛场上的突出表现,苏翊鸣直接带热了一个词——“翊鸣惊人”。
“翊鸣惊人”背后有热爱。人生就是选择,困难和诱惑都是选择的敌人,不同的选择决定不同的人生。与一般运动员“体而优则戏”不同,苏翊鸣是童星出身。在徐克导演的《智取威虎山》中,苏翊鸣出演了“小栓子”角色,入围了第三十五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人演员奖。此后,还出演了《生逢灿烂的日子》《林海雪原》等作品。但是,苏翊鸣喜欢滑雪喜欢得要命,“一提滑雪眼睛都亮了”。正是因为爱,他遵从了内心选择,为了备战奥运,放弃了演员梦想。用他的话说,“我必须把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到我想要做的事中,自己的梦想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
“翊鸣惊人”背后有坚持。做出一番事业,需要经年累月付出,既要有“巧劲”,勇于创新,善于琢磨事;还得有“笨劲”,静得下心,能下苦功夫。苏翊鸣的教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到,苏翊鸣14岁时,训练量就远远超过同龄人。苏翊鸣也在综艺《了不起的冠军》中说过,学到一个新的难度动作,每天会练六个小时,直到熟练掌握这个动作为止。刚刚成为职业运动员时,苏翊鸣在长白山训练,天气冷,板子变脆,加上训练量大,他甚至一个星期滑坏了四块雪板。成绩的提升是缓慢的,训练艰苦却是眼前的,如果没有坚持,怎么能走到最后、笑到最后?
“翊鸣惊人”背后有忍耐。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一路相随的从来不是鲜花,而是荆棘,很多时候还要接受折磨;也没有一根“进度条”,可以轻松“升级打怪”,很多时候只是凭着信念在奋斗。折磨,既有看得见的伤病,也有看不见的不公。成为职业运动员后,苏翊鸣学会了与伤病相处,也学会了淡然对待得失。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是很多人向往的,但在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绝对轻松的“一鸣惊人”吗?越是了不起的“一鸣”,背后越是有着无法言说的沉重。没有热爱,则会在轻松安逸中迷失;没有坚持,则会在随波逐流中放弃;没有忍耐,则会在困难矛盾中缴械。现在的一鸣惊人,背后是长期不鸣,是日日夜夜的拼搏。这也正是体育的迷人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