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地后的首个寒假里,孩子们的书面作业少了,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多了,再加上受到“2024年起我区中考体育分值增加至70分”这一政策的影响,原本并不是太让家长关注的体育越来越被重视起来,体育培训市场随之出现爆发式增长。正因为如此,孩子们又扎堆上起了“体育课”,足球、篮球、游泳、轮滑、乒乓球、体能训练等都成了热门课程。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培训机构还推出了成人化的儿童运动项目,比如攀岩、跑酷等,虽然价格不菲但很受欢迎。那么问题来了,成人化的运动项目真的全都适合孩子们吗?
笔者一位朋友的孩子正在上小学五年级,从三年级开始每周都会去湖滨体育场上三到四次足球课,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里他又给孩子找了拳击私教,开学后又报了体能训练项目。显然,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都在逐渐转变,对孩子在体育方面的投入也是越来越舍得了,这是好事值得肯定。而在体育培训机构不断涌现的同时,一些长期做成人健身的健身会所也做起了青少年体能培训的业务。因此,日渐火曝的体育培训市场亟待监管和规范,尤其是在一些成人化的儿童运动项目上。
以前都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些年又出现了“鸡娃”“内卷”等新提法,而过早地参加成人化的儿童运动项目显然就有点“抢跑”的意味了,毕竟孩子们的身体结构和发育特征与成年人不同,进行体育锻炼时更要从身体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来科学锻炼,否则就适得其反,“抢跑”不成反而会摔了跟头,造成不可逆的身体伤害。有业内人士坦言,体育培训行业当前最大的痛点是标准化问题,加上一些体育培训机构存在师资良莠不齐、收费不规范等问题,也随之出现了诸如制造焦虑、误导宣传、热衷搞比赛发证书等现象,而一些家长在这方面也缺乏清晰的认知和目的性,导致自己和孩子一起掉进“坑”里,进退两难。
数据显示,目前银川市登记在册的体育培训机构有139家。那么,还有没有不在监管范围内的体育培训机构存在?对此,职能部门需要进一步摸清底数、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并建立服务监管工作机制,从而确保行业健康发展。毕竟,目前大家至少需要有“青少年体育培训以兴趣为主”这样的共识,既要有参与的热情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刚纠正了过重的课业负担,又让原本制造快乐与锤炼精气神的体育活动再给跑偏了。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北京冬奥会上,我们看到了以谷爱凌、苏翊鸣为代表的年轻小将们在比赛中所展现出的“轻盈感”,这种身体和精神上的轻快,是对输赢的坦然与豁达以及由此散发出来的自信与平和。充分享受比赛而非只为金牌而来,注重过程而非只追求结果,家长们对待孩子参加体育培训的心态也应当如此,从孩子自身实际出发,看重兴趣培养而非一味应试“抢跑”,家长可别被焦虑所裹挟了。希望职能部门强化服务监管,学校和培训机构结合学生的生理特点、遵循体育运动规律,为学生量身打造科学适度的体育运动项目,多方合力让孩子们享受运动所带来的那份纯粹快乐。 小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