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短视频引发热议。拍摄者在广西南宁,拿出形似手电筒的物件,朝着广场上热舞的人群一按,音响瞬间没了声,跳舞者调试无果只得离开。此物名“反广场舞神器”,本质就是个大功率遥控器,有干扰音响的功效。
以此对付广场舞,和之前出现的震楼神器有一拼。可安静权真能靠神器保障吗?治标不治本。且不说涉及电子信号屏蔽相关法规,存在法律风险,单就情感层面论,无非是矛盾反复或升级,根本无益于解决问题。
最终还是要靠规则秩序维持,比如法律。加强环境噪声污染治理已经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修订后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也将于今年6月施行,它对社会生活里比较突出的噪声问题都作出了相应规定,开出了“社会共治”这一药方,鼓励居委会、街道办等基层单位出台自己的噪声防治公约,遇纠纷先依照公约调解,之后公权力再介入。此外,还要求加强普法教育,让公众了解哪些日常行为可能触犯噪声法。
只有在法律轨道上解决问题,通过不断优化创新制度管理,为多元利益诉求提供协调处理途径,广场舞的高音喇叭或许才能“闭麦”。
当然,以上这些不可能一蹴而就。以目前最难的“执法到位”来看,法不责众、跨部门统筹防治机制等等都有诸多无奈,而与之相配套的声环境标准现在也明显不够用。除此以外,其他噪声污染定损标准和技术规范,亦需尽快明确。 刘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