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家共享单车企业近日同时上新,针对头盔问题,这次也增加了感应技术,不戴头盔则无法骑行,不还头盔的话,车也还不了。近来银川不断加大宣传,力促戴盔骑行,可反观共享电单车骑行者,不戴头盔者依旧不少。什么原因?如何破题?
观点一
骑车戴头盔安全你我他
共享电单车刚面世时,无盔上路似乎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随着近两年来的宣传和整治,大家对骑车戴头盔有了新认识。共享电单车的车速并不慢,一旦出现事故会对身体造成不小的损伤,据统计,在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死亡人员中,因未佩戴头盔造成颅脑损伤而死亡的占82.74%。因此,戴盔是骑行中重要的安全保障。
共享单车企业,为让大家能在骑共享电单车时佩戴头盔做了不少努力,从配备头盔到不解锁头盔便不能骑行,每一次更新升级,都是为了大家的安全。不少人承认,要求骑行佩戴头盔是没错的,但出于卫生安全考虑不愿意佩戴也是真的。
也有不少人通过佩戴内衬、戴帽子再戴头盔、自备头盔的方式,来避免共享头盔的卫生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戴盔骑行在当下面临的问题并非无解。 吴戈
观点二
便利,不能总差一点点
选择共享电单车,不就图个方便吗?如果啥事都要骑行者自己解决,那相当于成本转嫁。
看看街上那些共享电单车,有多少干干净净的?落灰不说,车筐里、头盔里,各式垃圾堆满了,就这,怎么敢信它卫生?不敢戴,也有戴不了的,头大的戴不进去、头小的哐当。咋着,非逼人自己买一个吗?平时偶尔骑一下,难道要随时抱着头盔到处跑吗?
即便买了,那新款车不也得“绑架”着非戴它的盔吗?虽然被人发现了漏洞,但毕竟钻这空子有啥意思?规则要遵守,服务也要跟上,那么多问题待解,不能总把骑行者放最前面,关键在企业。
先说说环境是怎么影响人的。举个例子,共享单车最早设密码锁的时候,总遭破坏,升级为扫码开锁,情况好很多了,为啥?并不是坏人一下子变好了,而是漏洞减少了。
就多清清垃圾、消消毒吧,能费啥事儿?有那功夫设计头盔锁,不如先想想咋才能让人放心戴。这是互信互促的第一步呀,就像一个不爱干净的人,到了整洁的商场,也会不自觉有一份爱护之心。
所以说,规则制定很重要。尊重用户体验的规则设计才能将细节照顾周全,产品也才活得久。
头盔问题,希望企业有所改进,不能总离便利差那么一点点啊。刘薇
观点三
戴盔骑行的痛点如何解
天气转暖,骑共享电单车出行的群体渐多。但是看着车筐里的头盔,多数人会心生嫌隙,毕竟,你不知道眼前这个头盔都经历了什么。但是,如果没有专属头盔,难道就不能安全、干净地戴共享电单车里的头盔了吗?目前来看多半是这样。不过,这并非是难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关键看相关方是否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决心和态度。
公安交管部门规定,骑乘电动自行车人员须佩戴安全头盔,未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严格查处。这是政府部门对于大家安全出行的硬性要求,随着宣传引导的普及,大家也逐渐接受骑车戴头盔的理念。
可问题在于共享电单车里的头盔,在卫生、尺寸都不能保证的情况下,大家就是不愿意戴。虽然,共享单车企业不断在技术层面,升级电单车和头盔佩戴要求。但是,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骑共享电单车是灵活需求,戴头盔是对自己安全负责的硬措施。那么,对于没有买头盔,随时要骑共享电单车的朋友来说,共享头盔可能会是好的解决办法。至于,大家担心的卫生、尺寸问题,可以尝试一次性头盔内衬,同时可以投放不同尺寸的共享头盔,供骑行者选择。而这不一定非得是共享单车企业来做,交管部门、社区、物业都可以在其中出一份力。一点点尝试,可能会改变大家对公共头盔的认识。周志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