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银川街头出现了泡面小车,泡面15元一碗,配料丰富。在很多人看来,年轻的摊主们白天各有工作,夜晚出摊,不亦乐乎。可摆摊仅仅是副业吗?陡增的就业压力之下,年轻人的第一份工作要怎样选择?有人说灵活就业好,能先解决温饱问题;也有人说摆摊不赚钱,只能是种过渡;还有人说,对此不提倡也不鼓励,因为工作还是该“正经”一些。你怎么看?泡面小车,真的不是就业创业最优选吗?
观点一
创业有风险入行需谨慎
互联网大厂员工纷纷“毕业”,数以千万计的高校毕业生也即将抵达职场,再加上疫情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创业成为了看似门槛最低的就业途径,一辆小车,几副锅碗瓢盆,一个移动的泡面小车就诞生了,自己当上老板,就业也解决了,甚至有的摊位挺赚钱,可真的这么简单吗?
泡面小车看似简单,门槛低,投入少,回报高,但其实也有很多内在的门槛,原材料哪里进货,泡面怎么煮才好吃,小摊摆在哪里才能实现人流最大化,问到这些问题可能会让一些人摸不着头脑,更别说实际操作中其他的难点。再加上很多人刚毕业,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有可能会惨淡收场,不仅不能养活自己,反而还赔了钱。
泡面小车如此,其他行业亦是如此,要有实践经验和对行业规则的了解,再加上一点运气,才能最终实现事业的成功,否则就只能花钱交“学费”了。因此,创业有风险,入行需谨慎,踏踏实实地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吴戈
观点二
越多元越有利但试无妨
副业也罢、第一份工也好,试试无妨啊。这个社会提供了多元的就业创业机会,年轻人择业也更注重创新、个性、自由,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就业不将就,可以把进工厂称为“厂漂”,也可以随时甩掉已经就职的事业单位,出去开个奶茶店。打零工?不介意。
正因如此,我们身边才有了那么多外卖小哥、带货主播,这些职业的出现,让生活更加多彩和便利。
说回个人身上,支个泡面小车摆摆摊,有浪漫的一面,也有现实的一面。有时候和身边人聊起工作、未来,话题总会以“去摆摊吧”收尾,想象着你的超市旁边是她的奶茶店、他的贴膜摊,还有我的烤冷面。在大厂裁员、反内卷、35岁失业等等消息频发的这几年,人们更加向往自由的职业和自由的生活。早行一步踏得准的,靠小小摊位、靠直播带货,赚到了比待在格子间里多出数倍的收入。
是的,这里面自然有提高收入的意愿。工作灵活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多劳多得、收入渠道多元,它提供了另一种满足感,加上将兴趣、愿望付诸实践的浪漫,生活空间也打开了。
当然,更多人要求稳定,奔向体制内。可社会创造财富,缺不了任何一个面。大家都想着吃蛋糕,谁来做蛋糕呢?只有就业创业载体越丰富,做蛋糕的人才会越多。 刘薇
观点三
扶持零工经济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体现
灵活就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扶持好以泡面小车为代表的零工经济,也是优化市场环境,营造更优营商环境的体现。
市场主体不分大小,都应该被善待。特别是在特殊时期,灵活就业的人越来越多,有些是利用闲暇时间额外挣点收入,有些干脆是将灵活就业当成了主业。不管是出于哪种目的,他们都是在自食其力。小微市场主体增加个人收入的同时,也给了广大消费者更加多元化的消费选择。以泡面小车为例,客单价十几块钱,满足了不少人在家附近的宵夜需求,就近、方便、还不贵,增添了商圈集中地段区域以外的市场活力,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
此外需要明白,这样的灵活就业并非是职业生涯的终点,只是漫长职业旅程中一段难能可贵的经历。不少商界大佬,在初创阶段都有过摆地摊、打散工的经历。先生存、后发展是所有步入社会的职场人士都应该铭记的道理,而这些道理从每一个辛苦付出的夜晚,每一份到手的收入中,才显得更加刻骨铭心。谁又能否认,这些灵活就业人群中将来不会诞生别有一番成就的商业大佬呢?
所以,主管部门可以安排一定比例的场地,向灵活就业群体提供,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打造免费经营场地,优先满足个体经营的需求,因为小微市场主体同样重要。周志翔
|